2020年04月24日 星期五
向科技要发展,柞水走出产业脱贫路
王迎霞 本报记者 史俊斌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被网友誉为“史上最强带货”的幸运儿——柞水木耳,火了。

    “小木耳,大产业”。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时的点赞,让柞水木耳名声鹊起。

    曾几何时,这个位于秦岭腹地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木耳种植条件得天独厚,产业发展却一直呈“肌无力”态,难以解决长久稳定脱贫难题。

    与科技部结对帮扶8年间,柞水县委、政府调整思路,将木耳确定为脱贫攻坚主导产业,并建起集中连片产业带。

    向科技要发展,柞水人正阔步走出一条产业脱贫之路。

    “总书记考察陕西首站就到柞水来,我很自豪和感动”

    “总书记考察陕西首站就到柞水来,我由衷地自豪、感动。特别是听到他说‘柞水木耳很有名,是一个很好的脱贫产业’时,我特别激动!”4月23日,柞水县委书记陈璇向科技日报记者如是说。

    那一天,习总书记沿着陡峭的山路,乘车来到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考察脱贫攻坚情况。

    他步行察看村容村貌,并走进村培训中心、智能联栋木耳大棚,了解木耳品种和种植流程,询问木耳价格、销路和村民收入等,夸奖他们把小木耳办成了大产业。

    金米村位于秦岭深处,曾经是极度贫困村,而柞水全县像它一样有脱贫任务的村达79个,2014年初贫困发生率高达44.04%。

    作为一个被形容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县,柞水如何摆脱困局,趟出一条脱贫致富路?历届领导班子苦心为之求解。

    近年来,金米村通过发展木耳等产业实现了整村脱贫,这也是柞水县依托产业打好“翻身仗”的一个缩影。

    “柞水脱贫攻坚见成效,得益于科技部8年鼎力相助”

    巨变来自哪里?

    用陈璇的话说,柞水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得益于科技部8年来的鼎力相助。

    2012年,柞水县调整到由科技部定点帮扶。

    科技部先后派出4名骨干到柞水挂职统筹协调,形成了“四级联动”“三点一线”“三联三帮三带”等成熟做法和成功经验,在项目、资金和人才方面大力支持。

    李玉院士工作站、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分中心、木耳技术研发中心、菌种繁育及深加工产品研发示范基地、木耳大数据中心……一批柞水人未敢奢望的科技创新平台陆续引进和建成。

    同时,科技部联系阿里巴巴集团将柞水作为重点帮扶县,助力柞水木耳先后登上香港“科技博览2018”“2019天猫双11公益晚会”等舞台。

    科技部还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支持柞水县实施科技扶贫项目28个,帮销木耳等农产品200余万元。

    “全县木耳产业取得长足发展,离不开科技系统的大力投入和无私奉献。”陈璇强调。

    柞水人期待“小木耳”借助科技力量成长为“大产业”

    小小木耳迎来春天。

    在科技的加持下,柞水县的木耳产业已初步形成原种研发、大田栽培、技术管理、分拣包装、仓储物流、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

    菌包生产从无到有,目前已建成2000万袋的菌包生产线5条;基地建设不断壮大,全县建成大棚基地16个,发展木耳专业村42个;营销网络逐步健全,首批100吨成功出口哈萨克斯坦;品牌效应持续扩大,去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每一个柞水人都能细数出木耳产业发展的一二三来。而最让他们自豪的,还是它显著的增收效果。

    柞水县积极探索利益联结机制。目前,5个木耳菌包厂带动贫困户用工1300余人;22个村集体经济共带动贫困户5933户,参与贫困户户均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

    下一步,柞水县将牢记总书记嘱托,依托科技系统帮扶资源,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做好木耳产业原种选育、产品研发和精深加工,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丰富产品类别。

    陈璇说,柞水人期待“小木耳”借助科技力量,迅速成长为更具特色、更有效益、更广影响的“大产业”。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