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3日 星期四
引进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68家 宁波“栽树工程”初显成效
洪恒飞 本报记者 江 耘
位于复旦杭州湾科创园的宁波一公司研发出国产化高端纳米纤维隔膜。受访者供图

    近日,由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黄维院士负责的“高性能OLED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材料研发”获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批复,将结合宁波新材料产业之需,助力国内OLED面板企业摆脱对国外进口材料的依赖性。

    “去年9月,我们在宁波高新区揭牌,半年来已签订科研合同3200万元,10个产业化项目陆续注册了公司。”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院长盛其杰介绍道。

    2018年首次跻身“万亿俱乐部”后,宁波便开始思索下一个万亿增长极,谋划推出了事关全局、面向未来的“栽树工程”,按照“边引进、边建设、边出成果”的思路,为地方产业创建技术供给源,目前已引进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68家。

    今年3月份,全国主要城市陆续发布2019年度统计公报,宁波市以11985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排名中国内地城市第12位,较上年上升3位,“栽树工程”初显成效。

    搭起“246”工程四梁八柱

    辐射制冷膜在太阳直射下仍可高效降温,且24小时零能耗持续制冷……去年9月,在第16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展现技术实力后,宁波瑞凌节能环保创新与产业研究院自主研发的辐射制冷技术得以在全球范围内加快推广应用。

    这一由宁波瑞凌集团为主体的产业经济研究院,从2018年5月成立至今,专注零能耗辐射制冷技术研发与产业化,2019年已助力企业基本完成全球市场布局,签约近30家海内外经销商,产值将超过20亿元。

    2019年5月,宁波吹响了打造“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号角,力争到2025年在全市培育形成绿色石化、汽车2个世界级的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及包含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领域的4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和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整合西工大‘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工信部重点实验室’等优势平台,我们逐步启动建设民用航天技术、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等5个科技创新中心和1个高新技术产业园,无论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都与以制造业见长的宁波很‘般配’。”盛其杰表示。

    数据显示,宁波已有的68家产业技术研究院中,主攻方向与宁波“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相吻合的达50多家,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超过100项。

    孵化企业加速成果转化

    跨界参与熔喷布代替品研制;研发国内首台套船用滑油净化装置、实现滑油净化精度提高20倍以上;使金属3D打印粉末价格降低50%至70%,让3D打印“打得起”……在复旦杭州湾科创园内,科技型孵化企业成就亮眼。

    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执行院长孙彭军说,复旦杭州湾科创园作为研究院打造的创新孵化载体,注重成果导向,力求打造出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大小项目协同发展的双创生态链。

    “现有的产业技术研究院,除了在新材料、关键基础件等领域研制出一批关键技术,还成功孵化了毕普拉斯、卢米蓝、智昌机器人等成长性较好的高科技企业56家。”宁波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永庆介绍道。

    张永庆补充道,地方研究院应和当地企业形成良性、高效的互动才能行至深远,科技局通过梳理企业技术难题和研究院成果清单,开展精准匹配,2019年以来已累计举办双向对接活动48场,发布需求570项,科技成果392项,促成签约207项。

    组建技术攻关先遣部队

    去年11月,一项名为“变截面管流非定常激波数值模拟技术研究”的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落户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

    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产世宁解释道,该成果会面向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新型流体机械技术领域,可为宁波能源电力、航空动力、轨道交通技术产业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了解到,宁波开展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一开始就定位高起点,按照在行业细分领域处于全国乃至全球前三位的原则,精准对接“国家队”大院大所以及全球知名高校院所。

    “目前宁波市研究院已集聚各类人才超过3万名,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超过70%。现有20家研究院已累计投入科研经费4.9亿元,与本地企业联合攻关项目90项。”在宁波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志明看来,依托引进高校强大的科技学术背景和建制完善的团队研发力量,产业技术研究院正成为宁波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先遣部队。

    “下一步,对于部分研究院建设偏慢、关键核心技术投入不足等问题,我们将形成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今年年底前累计建设70家优质的产业技术研究院。”黄志明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