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0日 星期一
背靠清华,天津孵化 赋能成果转化,他们瞄准“新基建”
陈 曦
湃方科技进行“云路演”受访者供图

    “我们瞄准的是‘新基建’领域的工业互联网这条赛道。”湃方科技(天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湃方科技)总裁马君在日前“预见未来”清华电子科创项目在线路演(第一期)现场表示,工业平台、设备、信息安全、流量是工业互联网的四大细分领域,目前湃方科技正在设备这一细分领域加速“奔跑”。

    在“云路演”的直播间,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与者借助网络平台,“围观”了精彩的科创项目展示和比拼,并在线留言交流。据了解,本次路演项目锁定“新基建”这一新兴领域,活动吸引了来自政府、投资界、产业界、学术界1500余人在线参与。活动结束后,每个路演项目均组建了超200人的投资者沟通群,开展了更加深入的资源对接工作。

    资源对接从线下搬到线上

    近期,“‘新基建’将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的观点已获得许多人的认可。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以下简称电子院)院长汪玉表示:“疫情当下,我们需要转变服务企业的思路,大胆创新,将资源对接从线下搬到了线上,为科创项目搭建精准化、信息化、便利化的‘云路演’平台,让‘新基建’领域的创新创业资源不见面也能实现精准对接、资源共享。”

    据了解,电子院是清华大学的外派研究院,在天津滨海新区政府和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的支持下,电子院发挥清华大学高水平科研及人才培养的优势,将电子信息领域的科研成果在天津进行转化并实现产业化。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石油、钢铁、石化、电力、装备制造等流程性强的企业都面临着延迟开工,影响了对设备的现场管理和维护工作。在此次路演活动中,湃方科技带来了一种全栈式工业设备智联技术,可将传统工业领域中有人值守,逐步升级为无人值守,让智能物联网代替人工,真正实现远程监测、智能决策。

    “目前市场上各芯片企业布局都在早期阶段,就看谁能最早把产品做出来并导入市场。”参与此次“云路演”的优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镓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黄飞表示。作为一家专注于高性能射频氮化镓(GaN)功率放大器芯片、模块和系统解决方案的芯片设计、开发和供应商,黄飞说:“5G新标准对移动通信基站建设提出了很多新标准,我们可以满足5G基站的技术要求,风险也可以自主可控。”

    此次活动所有路演项目都瞄准“新基建”这一领域。区别于传统基建,“新基建”是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

    “未来10年将是中国硬科技发展的黄金时间,电子院这些高科技的‘新基建’项目将受益于此。”汪玉介绍,电子院成果转化项目池内目前共有115个项目,其中有71个已评审论证项目,注册成立湃方科技、优镓科技在内的40家企业,涉及光电芯片、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未来将挖掘更多的优质科研成果,促进更多的成果落实转化,带动我国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让中国的硬科技真的能够群星闪耀,星火燎原。”

    建立助力成果转化基金群

    “怎么做好科研成果转化,特别是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是世界性的难题。电子院之前一直在探索一套符合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科研成果转化创新模式,经过近5年的发展,我们认为目前孵化模式是成功的。”汪玉表示,电子院的模式是一条从入池到论证、孵化再到产业化的高科技成果转化体制及运营模式。

    所谓入池,就是组建专业项目服务团队,挖掘、对接科研项目,征集优质项目进入项目池;在论证环节,每年电子院会组织多次项目论证会,邀请学术界、产业界、投资界专家对项目的技术先进性、市场前景等进行综合评审,符合孵化标准的项目正式进入电子院进行孵化。

    为了保证孵化质量和效率,电子院会协同政府、资本方、人力资源团队为项目提供基础服务、资本、人才、市场等全方位的支持。这部分也是服务科研成果转化最重要的工作。以资本服务为例,为在孵项目建立了不同阶段的资金支持体系,并逐步建立起助力科技成果转化的基金群,如扶持金、天使基金、产业基金等资本体系。此外还协助企业参与多场市场对接活动。通过为项目提供覆盖全流程的立体式的服务,彻底解决入孵项目的后顾之忧,为科创项目赋能,加快在孵项目的产业化进程。

    创新模式背后有着强大的科研实力保障。清华大学电子系是电子信息领域硬科技的源头之一。从1958年研发制造出我国第一套电视台设备开始,清华大学电子系一直肩负着我国电子信息领域人才培养和学术科研的重要使命,最近的QS世界大学排名已稳定在第十名左右。

    “在我国大力发展‘新基建’,智能经济起跑的历史机遇下,我们更应该主动肩负起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使命,充分发挥清华大学电子系的学科优势,为促进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汪玉坚定地说。

    汇聚清华资源为在孵企业赋能

    “我们一直希望将‘专业’和‘产业’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汪玉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充分挖掘和利用好清华大学和天津市的资源优势,把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工作做到极致,促进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政府、学界、业界等多方共赢。

    “我们在挖掘更多优质项目,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服务品质、完善服务体系。”汪玉表示。据了解,疫情期间,电子院就有计划地组织了全院的业务培训,邀请了来自知名机构且有丰富业务经验的老师,课程内容包括项目管理、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多个领域,目的是为了赋能员工的同时,最终让服务团队有能力、有信心把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工作做好、做到家、做到极致。

    同时,电子院十分注重整合资源,赋能在孵企业。“资源的调动和整合至关重要,例如电子院去年积极参展世界智能大会等行业展会,与天津市卫健委共同举办医工项目对接会,与陕西铁塔共建了实验室,这次举办‘云路演’等等,都是通过活动来整合资源的具体体现。下一步,我们计划再进一步汇聚清华大学校友、资本、人才、市场等多要素资源,为在孵企业赋能。”汪玉介绍。

    通过各项工作,最终推动产业落地,建立成果转化生态链。“我们一直这样比喻清华大学电子系和电子院的关系,那就是,电子系是提供种子的地方,电子院是培养种子的苗圃,种子想长成参天大树还需要产业落地。所以下一步我们会积极推动在孵项目的产业化进程,提供从论文到样机,到企业初创、融资,到落地,即发展+外延合作的全周期服务。”汪玉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