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03日 星期五
板凳坐得十年冷
——缅怀中国工程院院士段正澄
本报记者 陈 瑜

    不出意外,4月8日起,武汉将解除离汉离鄂管控。可是,您等不到了。

    在您生前工作的华中科技大学校园内,您64年前刚迈入该学校时栽下的一棵法国梧桐已经枝繁叶茂。可您再也不能常去瞧瞧了。

    2月15日,今年年初开始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您的生命在86岁停摆。

    很多人在您走后,开始更加了解您这个不同寻常的院士,让人印象深刻的是,2009年,也就是75岁第一次参加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并顺利通过。

    很多人会问,您为什么这么晚才参加院士增选?其实内行人都知道,以他的成就,早就可以增选院士了。

    “做研究要耐得住寂寞,不能外面来一个脉冲,自己就要震荡。”这句机械术语是您的口头禅,也是科研信条。

    您的获奖项目“高性能发动机曲轴高精高效磨削加工技术与系列成套设备”,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国外垄断了世界汽车曲轴制造设备的高端市场。1979年,是您带领团队主动走进孝感机床厂,与工人同吃同住、并肩努力,并于1983年研制出国内第一台数控高速全轴自动曲轴磨床。经过近30年的不断升级改造,目前我国生产的汽车曲轴磨床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有些结构比国外设备更简单,价格也便宜一半。

    2012年,您荣获“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但婉拒媒体采访,表示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获奖后第一件事还是回到实验室工作。

    您和团队曾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的三项成果,没有哪一项少于10年:研制全身伽玛刀,10年;研究激光加工技术与装备,20年;完善汽车发动机曲轴磨床,30年。

    您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从事科学研究,贵在长期坚持,不折不挠。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