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2月12日 星期三
战“疫”,“硬核”社区这么干
陈 曦 王祝华 金 凤 本报记者 李丽云 王建高 华 凌 赵汉斌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社区成为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守住社区这道防线,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

    随着节后各地人员陆续返程复工,流动人口开始增多,社区疫情防控形势日益严峻,诸如社区力量不足、全天候监控时间长、群众因担心交叉感染不愿配合等,街镇、社区监控难度大,盲区多,监控手段单一等难题。如何既能掌握隔离动态又能避免近距离接触?作为疫情防控最后、最重要也是最难的防线,社区该如何应对?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深入东南西北中多个省份基层社区,看到各地“硬”科技各显其能,筑起社区防控的“坚固城墙”,誓要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阻击战。

    自主研发快速战“疫”

    “这个系统可以通过智能检测算法检测到人体,实现远程报警、监控、对话等功能,社区工作人员通过手机端便可操作,减少了直接接触,极大地解放了人力物力。”青岛市城阳区西张社区工作人员所说的这套智能监控系统,是青岛城阳区自主研发上线的阳光战“疫”云平台。该平台运用大数据、云平台技术,通过采集社区居民、企业员工的姓名、身份证号、电话、居住地等基本信息,在后台形成基础数据库。重点关注的人群可每日上报体温、身体症状等动态信息,由平台进行分析研判。

    2月4日,哈尔滨市所有居民小区、村屯、单位实行封闭管理,哈尔滨新区平房片区根据大数据平台于2月8日晚连夜开发出智能化电子门条。必须出门者只需扫描二维码,就可生成专属智能电子门条,同时会在智慧城市人员管理系统端生成该人员的出入登记电子档案。这种简单易操作、智能程度高、实用性强的新式装备已在该区各卡点全面投入使用。

    智能监控“法眼”防控无死角

    南京利用大数据配合APP助力社区防疫。南京溧水区石湫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和民政办、卫生健康办联动,一旦获悉有返乡人员,工作人员会将这些人的信息输入大数据系统。相应的社区网格员就会与街道医生共同上门走访,登记信息并第一时间上传到“智慧石湫”APP上。在街道疫情防控指挥中心,一排排高清数字屏幕还会实时显示各卡点、各路口人员流动情况,在数据监控全面覆盖下,任何重要点位都无法逃过监控人员的“法眼”。

    北京市海淀区青龙桥街道率先在西苑挂甲屯社区试安装一套隔离人员智能监控管理系统。2月9日,该套设备顺利完工,于2月10日零时开始运行。这套系统由高清红外摄像机、4G无线网络和数据云组成,其中红外监控距离最大可达10米,还具备人形检测、异常音报警等功能,并可通过一部或多部手机、电脑进行多点共同监测和报警。管控精度和工作效率得到提高的同时,还减少了交叉感染风险。

    天津开发区借助泰达智慧城市大脑系统平台对区域数据资源的集聚与分析优势,实时监测入区车辆动态数据,为科学研判提供依据;启动微信“泰平”小程序,对进出社区居民进行实名认证及人脸核身,并与公安实时身份数据库对接确认身份,为社区精准掌握居民动态提供可靠数据;同时,开发主题数据库,提升各部门之间组织调度与联动效率,全力以赴科学抗疫、智慧抗疫。

    “小巷管家”+新媒体=全方位“防火墙”

    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畹町镇采取“1+1+N”的模式,由社区工作人员和辖区13条街巷组成“小巷管家”,通过上下联动,筑起疫情联防联控第一道防线。辖区劝返点24小时派人轮流值守,由“小巷管家”深入人员密集场所开展摸查,对外来人员进行信息登记存档。对居家观察者,“小巷管家”通过视频、微信等开展远程服务。

    海南省外事办和海口市利用“椰城创新云”APP和“海南外事”“海口外事”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每天以汉语、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与西班牙语等6种联合国工作语言进行每日疫情图文和音频发布,内容涵盖全国及海南最新疫情进展,多渠道、全方位构筑起外籍人口应对疫情的“防火墙”。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