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07日 星期二
让舰队“瘦身”还是“增肥”? 美海军左右摇摆难下决心
张凤波

军评天下

    近日,美联社在一篇题为《美国海军考虑在新预算中削减舰船建造费用》报道中称,美国海军一份备忘录显示,美国海军提议把舰队规模从当前的293艘减少到287艘,以此削减舰船建造费用并加快舰船退役速度。

    不过,美国全球战略政策很难允许海军“瘦身”,而海军内部“瘦身”的决心也是摇摆不定。

    一名熟悉备忘录的美国防务官员说,海军削减舰船的预算正在谈判中,还未作出最终决定。同时,这名官员也承认,美国海军正在考虑通过多种方式削减成本,以便为其他重点任务提供资金。

    其中一项拟议的预算削减措施将使计划在未来5年内建造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数量从12艘减少到7艘,从而使造船预算减少940亿美元,约占总额的8%。

    另一项可能的削减措施拟让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在未来5年内加快退役,只留下9艘而不是13艘。这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还谈到了尚未公开的有关初步预算计划的讨论内容。从这名官员的谈话中可以看出,美国海军“瘦身”计划已经启动,并且有了初步构想。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力量,无论舰船数量还是作战能力,世界其他国家无法与之相比。

    美国海军舰队分别部署在太平洋、印度洋、波斯湾、红海、地中海等地,293艘现役军舰是美国全球战略的先锋力量。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以及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中均表现出了强大的作战能力。

    应该说,海军力量是维系美国全球战略的主要支撑,也是美国维护其海外利益、广泛开展对外军事交流、进行对外军事威胁的主要抓手。

    提高与世界其他军事强国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发展海军力量是美国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

    2017年,美国国会颁布了一项法律,正式确定海军舰队至少要由355艘舰船组成,壮大海军力量,发挥海军威慑作用,美国政要对海军一直有着极高的期望。

    不过,在专业人士看来,美国要想达到355艘舰船的舰队规模至少需要十多年时间,而且是在有足够资金保障的情况下。

    美国在2017年就计算过,建立和运营这样一个规模的海军,估计未来30年平均每年需要花费1020亿美元,其中用于新造舰艇的资金平均每年需要花费266亿美元,而这样高的军费支出,比过去30年的平均花费高出60%。

    美国海军内部的研究表明,按目前的设计和采购速度,即便造舰预算达到历史水平的两倍,也无法在2032年前达到355艘舰船的目标。难怪连美国海军部长理查德·斯潘塞都说,让舰船数量达到355艘是一个“志向远大的目标”。

    美国海军作出削减建造舰船费用的决定,主要是出于军费考虑。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曾发表过一篇题为《特朗普的海军梦似乎已经破碎:美国负担不起拥有355艘舰船的海军》的文章,文章认为,如同一份圣诞愿望清单,美国海军想要拥有一支由355艘舰船组成的舰队,可是它根本负担不起。

    在美国海军作战部副部长罗伯特·伯克看来,根据目前海军所能获得的最高预算而言,能够完整保留305艘到310艘舰船,并为它们安排训练有素的水手,让舰艇得到妥善维护,配备必要的武器装备并做好其他充分准备,这就已经很不错了。

    2020年,美国海军要求获得2056亿美元的预算,从总额上看不算少,甚至超过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总体经济规模。

    美国军事专家指出,即使国会批准了海军预算请求,也只能让美国海军作战序列的舰船和支援船只数量到2024年达到314艘,虽然这比美国海军现役舰船总数要多,但与355艘舰船目标相比,还差不少。罗伯特·伯克上将得出的结论是:钱越多,舰船才能越多。

    美国海军减少舰船规模、加快舰船退役,还有军费以外的原因。

    目前美军在海外设立军事基地374个,分布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驻外兵力约30万人。海军防御战线拉得过长,舰船在外维护难度大,部队支出年年增加,官兵思乡愿望强烈,这些都是海军考虑减少舰船规模的原因。

    当然,美国海军的这份削减舰船和加快舰船退役的备忘录能否变为现实,还需要得到国会的批准。

    从目前看,美国国会很难批准海军的这个计划,最多会在海军军费预算上做出一些让步。这是因为,一方面,美国打造海军“355艘军舰”目标是经过总统和国会批准的,他们不会轻易自我否定;另一方面,如果推迟或废除美国海军扩大舰队规模目标,就会损害造船厂利益,必定会遭到美国既得利益者的反对;更为关键的是,俄罗斯等军事强国的海上军事威胁越来越大,美国需要更为强大的海上攻防能力。

    美国海军“瘦身”还是“增肥”,目前无法准确定论。

    不过,美国海军方面也承认备忘录只是一份“预先决定”,将来“可能会发生改变”。美国海军发言人克莱·多斯说:“在向国会提交预算申请前,我们不会就未来的造船决定发表评论。”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