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1日 星期二
以工业理念提升农业水平 南京农高区打出“绿色智慧”牌
金 凤
南京农高区植保无人机喷洒作业 受访者供图

    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员吴文龙,这两天正蹲在南京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白马园区)的种植基地里带领团队调查取样蓝莓、黑莓的生长指标。

    30多年前,吴文龙等科研人员在这里引种的蓝莓、黑莓,如今这些品种已推广至全国各地。

    凭借特色农业的产业基因,如今的园区,形成了以生物农业为主导产业,农产品加工、智能装备制造、农业科技服务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如今的园区,科研院所云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依靠计算机智能调控温湿度等智能植物工厂、监测植物生长信息的作物表型组学研究重大科技设施,让时值隆冬的园区生机盎然。

    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白马园区建设为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南京农高区),这也是全国首批、长三角地区目前唯一的国家农高区。2025年,全国将建设30家左右的农高区。

    始终把发展现代农业摆在重要位置

    虽然时值隆冬,但室内栽满了娇嫩欲滴的生菜、菠菜、冰菜,18—24摄氏度的室温、70%—90%的空气湿度、0.12%的二氧化碳浓度、每天8到10小时的LED光源照射,让这些新鲜的蔬菜源源不断地走进南京周边的高端超市和星级酒店。这是位于南京农高区腹地的一座1000平方米的“光伏+农业”智能植物工厂,计算机智能调节着适宜蔬菜生长的环境参数,完成播种、催芽、炼苗、育苗、定植等栽种流程。

    “我们用的LED光,有一部分来自光伏太阳能板。”顺着工厂技术员许桂俊手指的方向,一排排太阳能板树立在田间地头,“除了供给植物工厂,光伏太阳能板每年还能为南京农高区输送可观的电量。”

    白马园区于2009年3月开始规划建设,2010年12月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南京市代市长韩立明日前在参加国务院新闻发布会时介绍,南京作为国家东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尽管农业占比只有2.1%、城市化率高达82.5%,但始终把发展现代农业摆在重要位置。

    “绿色智慧农业,代表未来农业发展方向。”江苏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副调研员顾冰芳介绍,之所以南京农高区建设以绿色智慧为主题,是因为绿色智慧农业是中国现代农业下一步发展的必然形态,也是新时代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此外,南京地处东部地区,迫切需要以工业的理念提升农业发展水平、转变发展方式,突出科技引领、高端高效、绿色发展。”顾冰芳说,南京的科创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坚实,这也将为工业反哺农业提供理念、技术等多方面支撑。

    韩立明认为,近年来,南京农高区坚持绿色智慧农业主题,农业科技合作和创新资源形成集聚效应,生物农业不断壮大,新技术示范、新成果应用、新产品推广的优势日益凸显,不仅对南京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而且在长三角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

    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年产值达230亿元

    昂丝萝、薄雾、玉蓝、寨选7号……走在南京农高区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试验基地中,一排排国内外蓝莓、黑莓品种资源在这里“安营扎寨”。

    30多年前,首批蓝莓、黑莓品种,便在这里生根发芽。吴文龙也是从那时起进驻白马镇,开始蓝莓、黑莓引种、育种研究工作。

    “上世纪80年代末,当地要发展丘陵农业,大家就一起琢磨种植什么作物,后来我们觉得这里适合种植低矮灌木。蓝莓、黑莓需要酸性土壤,也需要充沛的阳光和雨水,这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所以我们从1986年开始引种蓝莓、黑莓。”吴文龙说,在科研人员30余年的持续攻关中,至今已引进约100个蓝莓品种、30个黑莓品种。经选育,向全国推广10余个蓝莓品种、5个黑莓品种。

    其中,2008年以来,黑莓产业实现累计产值150亿元,由成果推广应用产生的新增产值44亿元,使中国逐渐成为世界黑莓主要产地,“白马黑莓”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科技赋能地方经济,让南京农高区形成了以生物农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成蓝莓、黑莓、有机农产品等共11.5万亩的特色产业基地,打造以红色李巷、有机大米、蓝莓采摘、黑莓加工为特色的“四色”品牌。目前,“两莓”产业蓬勃发展,拥有种植企业16家、专业合作社36家、种植大户及经纪人300多名,带动了数千农民年均增收1.6万元。

    “南京农高区最大的优势是两集聚三融合,即科教资源集聚和产业集聚,同时一二三产融合、产学研用融合、产城融合。”顾冰芳说,南京农高区拥有国家及省市科研平台80余个、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0多名;累计承担农业科技项目350多项、取得农业科技成果650多项。

    以生物农业为主导,目前南京农高区已经集聚了食品精深加工、智能装备制造等涉农企业近400家,2018年,园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30亿元。

    瞄准食品产业打造农业科教“大脑”

    坐拥丰富的科教资源,作为长三角目前唯一的国家农高区,韩立明表示,南京农高区将为长三角农业科技发展做好三件大事:一是依托国内食品学科排名领先的江南大学,集聚优质创新资源,构建未来食品技术创新体系,争做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二是积极推动南京农业大学作物表型组学研究重大科技设施建设项目,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三是以推动未来食品产业化发展为目标,衔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食品专题战略研究成果,设立国家级科技专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在南京农高区的南京农业大学白马基地,有一个宽36米,长30米,高11米的智能移动大棚,棚内安装了移动轨道和若干传感器,用来监测田里生长植物的高度,叶片形状、大小,叶片叶绿素、氮素的含量等参数。这是该校作物表型组学研究中心独立研发的世界首套田间移动表型舱,也是被列入国家重大科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后备项目的“作物表型组学研究重大科技设施”建设项目中的预研项目。

    “植物的产量、品质、形态等各种性状,是由哪些基因或基因网络决定的,我们目前只了解了很少一部分,但如果能快速精准地得到作物的表型数据,再结合基因组数据,就可以快速找到决定作物高产、优质、抗逆等优良性状的基因,指导精准培育出高产、优质、抗病、高效、绿色的作物品种。”南京农业大学科研院常务副院长姜东说。

    目前,南京农高区已拥有包括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在内的7家知名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从高校院所的规模和层次来看,这在全国农业科技园区里是独一无二的。”顾冰芳说。

    为南京农高区的发展注入科技元素,也是发展绿色智慧农业的题中之意。顾冰芳介绍,江苏省科技厅已经将南京农高区的“智慧农业生产及信息化服务系统研制与集成示范”列入2019年省级重点研发计划,未来,还拟将支持南京农高区围绕食品产业进行科技攻关。

    南京市科技局社会发展与农村科技处一级调研员曾绚表示,该局将支持南京农高区加快建设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金融和社会资本,加快龙头企业的培育和集聚,助力构建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引进符合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精尖”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强与农业发达国家的国际科技合作交流,集聚全球的农业科技人才和项目,让开放创新成为南京农高区最鲜明的标识。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