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7日 星期三
紧扣“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总要求 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治理水平和能力

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

    赵 岩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作出重大部署,把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要内容,为新时代的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这既是建设科技强国伟大目标的重要制度保障,也是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迫切需求。陕西科技界正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紧扣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提出的“追赶超越”与“五个扎实”总要求,大力发展“三个经济”,以更坚定的决心和勇气,持续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环境,推动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一是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步伐,充分释放创新创业活力。按照四中全会提出的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总体要求,继续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快制定《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引领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完善“智汇秦科技—PDS管服平台”功能,实现统筹资源、监测预警、管理优化、决策支持、供需对接等五大功能,提升科技管理体系整体效能;优化省级研发平台布局和科技资源配置方式,构建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要素顺畅流动高效配置,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良好创新生态系统。

    二是强化基础研究前瞻引领,夯实技术源头供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是我国在实践中形成的科技创新的独特优势和发展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对科技创新的宏观引导和统筹管理作用。陕西将继续从健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上着手,紧盯国家需求,体现使命担当。完善基础研究长期稳定的支持机制,瞄准重大科学前沿和产业前瞻问题,组织实施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和前沿技术专项;加快整合集聚创新资源筹建陕西秦岭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支持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建设,加快培育Z箍缩、阿秒光源、超精密跨尺度基标准等重大科学基础设施。

    三是加强融合融通创新,变科技优势为发展优势。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下一步,将继续推动军工、央属、部属高校院所与陕西省开展研发合作和协同创新;发挥好中科院西安科学园、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西工大翱翔小镇等创新平台的作用;加快实施“1155”工程,打造全链条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积极推进科技企业科创板上市,加快发展各类专业化“双创”孵化载体;加快实施“陕西百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行动计划”,精准支持推动有潜力的科技成果产业化。

    四是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科技创新及其成果对经济发展主战场作用,积极发展新动能是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体现。紧扣全省产业跨越发展,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集合精锐力量攻关;继续实施好省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一批制约全省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特殊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动态更新科技创新能力清单,推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工程融合贯通;加快出台《实施高新区“创新发展、引擎加速”战略,构建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意见》,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创新高地,形成创新增长极、增长点、增长带梯次联动的区域创新布局。

    五是完善科技人才培育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持续深化落实“三评”改革部署和“四唯”专项清理要求,完善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强化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建立科研领域“红黑名单”,营造诚实守信科研环境。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作者系陕西省委科技工委书记、陕西省科技厅厅长)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