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7日 星期三
实验室 大事记

    2008年6月6日

    实验室成立于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实验室成立初期主要的研究手段是X射线晶体学。从一开始杨茂君教授就将对于线粒体呼吸链的研究作为实验室的主攻方向之一,着力于从对呼吸链蛋白复合物的修饰角度来开发治疗疟疾的药物。

    2012年

    实验室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杂志上发表了成立以来的第一篇高水平学术论文,首次解析了酵母中II型NADH脱氢酶的高分辨率结构并验证了其中的电子传递机制。

    2015年

    实验室通过与清华大学相关实验室的合作,成功使用冷冻电镜方法解析了首个机械力敏感离子通道蛋白复合物(Piezol1)的结构,标志着实验室转型成功,掌握了冷冻电镜技术。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杂志上。

    2016年

    实验室在掌握了冷冻电镜技术之后,结合以往蛋白质纯化的经验,很快就获得了呼吸链超级复合物的高质量冷冻样品,并解析了国际上首个完整的哺乳动物(猪源)呼吸链超级复合物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相关研究成果于2016年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和《细胞》杂志上。

    2017年

    在解析了猪源超级复合物的结构之后,实验室又致力于攻克人源呼吸链超级复合物的三维结构,这对于治疗线粒体相关的代谢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实验室还验证了超超级复合物的概念,首次获得了这一最高组织形式的呼吸链复合物的三维结构。相关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细胞》杂志上。

    2019年

    随着呼吸链蛋白复合物纯化手段的愈加成熟,实验室又成功制备了ATP合成酶的冷冻样品。与以往的ATP合成酶不同,得到的是处于抑制状态下的ATP合成酶四聚体。这是首次捕获各单体之间相互抑制状态下的ATP合成酶,对于理解体内合成ATP的调节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杂志上。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