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5日 星期一
国际要闻回顾
(11月18日—11月24日)

    一周之“首”

    美首次探测到木卫二羽流喷出的水蒸气

    木星的卫星木卫二被认为是太阳系最有可能孕育外星生命的星球之一,其冰壳之下潜藏着一个巨大的海洋。此前,探测器已经观测到木卫二上存在羽流的间接证据。现在,美国科学家刊文称,他们首次直接探测到了一个此类羽流喷出的水蒸气。

    一周焦点

    最新一期全球超算500强榜单“出炉”

    “TOP 500”组织编制的最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18日新鲜出炉,中美在不同类别中继续保持统治地位。美国“顶点”和“山脊”蝉联冠、亚军,中国则在上榜超算数量上居于领先。中国境内有228台超算上榜,比半年前榜单增加了8台。美国上榜数量则为117台,仍接近历史最低点。排在第三位的是日本。在总算力上,美国超算占比37.1%,位列第一;中国以32.3%的占比紧随其后。

    一周明星

    迄今最详细宇宙模型建成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最近创建了迄今最详细的大尺度宇宙模型TNG50。这一虚拟宇宙“芳龄”约138亿岁、宽约2.3亿光年,包含数万个正处于演化中的星系,星系的细节程度与单星系模型中的相当。该模型跟踪了200多亿个代表暗物质、气体、恒星和超大质量黑洞的粒子。

    “最”案现场

    伽马射线暴中迄今最高能光子“现身”

    国际天文学家在两个伽马射线暴的观测中,发现了一类剧烈爆发释放的迄今已知最高能光子。其中,1月探测到的GRB 190114C在爆发后约1分钟开始释放2—10千亿电子伏特的甚高能光子,团队发现,电子会将光子散射并提高它们的能量,这个过程也被称为“逆康普顿散射”。

    技术刷新

    新型“虚拟现实皮肤”能传递触觉

    美国科学家团队报告了一种可通信、可覆盖皮肤表面的无线触敏界面。这款“VR皮肤”可以利用嵌在柔性材料中的振动致动器阵列,实现电子可编程通信以及身体的感觉输入。其以通过机械振动的方式进行信息通信,可作为虚拟现实(VR)合成皮肤,应用于社交媒体、假肢控制和电子游戏。

    前沿探索

    三维晶体管阵列有望打破摩尔定律

    目前,用于计算机处理器的硅集成电路正接近单个芯片上晶体管的最大可行密度,至少在二维阵列中是这样。摩尔定律看似已难以维持。美国密歇根大学一研究团队却另辟蹊径,将晶体管阵列带入三维空间,在最先进的硅芯片上直接堆叠第二层晶体管。这一研究为开发打破摩尔定律的硅集成电路铺平了道路。

    奇观轶闻

    陨石中首次发现糖

    生命在地球上是如何起源的?科学界有诸多解释。最近,一个国际科研团队首次在陨石中检测出了生命必需的糖。这一发现或许表明,小行星(许多陨石的母体)内的化学反应可以制造出生命的某些组成要素,小行星撞击远古地球对生命的起源可能非常重要,这为探索人类起源提供了一种新可能。

    (本栏目主持人 张梦然)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