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交流互鉴 推动中法文化遗产合作走向纵深

本报记者 唐 婷

    金秋时节,中法文化遗产合作领域又传来了一个重磅消息。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11月6日,在习近平主席和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共同见证下,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和法国文化部部长里斯特在京签署《关于落实双方在文化遗产领域合作的联合声明》(以下简称《联合声明》)。

    据介绍,《联合声明》为双方开展巴黎圣母院修复和秦始皇陵兵马俑保护研究合作作出框架安排。《联合声明》签署前,中法文化遗产主管部门间多次函件往来,讨论合作设想,最终决定选取上述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开展合作。

    极大拓展合作深度

    巴黎圣母院是法兰西文明的重要象征,是人类文明的杰出瑰宝,其火灾后修复工作受到法方的高度重视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据悉,巴黎圣母院现处在全面封闭状态,法方对其修复工作及国际合作对象选择非常慎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享有国际盛誉的中国文化遗产,其保护研究也一直广受国际关注。在多年的兵马俑保护修复和研究工作中,中方积累了丰富的文物保护与国际合作经验。

    “中法双方开展上述两项合作,将极大拓展中法文化遗产合作的深度,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积极示范效应。”刘玉珠指出。

    合作如何展开是各界关注的焦点。根据《联合声明》,中法双方将在2020年确定巴黎圣母院保护修复合作的主题、模式和中方专家人选,尽早选派中国专家与法国团队参与现场修复工作。《联合声明》还明确中法双方将就秦始皇陵兵马俑保护开展技术与科学交流及培训项目。

    各展所长互通有无

    文化遗产合作一直是中法两国文化关系中最具活力的亮点之一。近年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与法国国家文化遗产学院、敦煌研究院与法国国家图书馆、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与法国遗产科学基金会等机构间开展了多项务实合作。

    双方合作内容涉及展览交流、文物保护修复、预防性考古、水下考古、学术研究、资源共享、文化产业和人员交流等多个领域。“中法间已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全方位、多领域的文化遗产合作格局。”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柴晓明表示。

    在柴晓明看来,中法两国都是文化遗产大国,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同时,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有着各自的技术优势,可以在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互通有无。

    “比如,法国有专门的实验室从事针对木材等有机物的杀菌处理和保护研究工作,这是我们目前相对比较欠缺的领域。而中国在用传统材料修复表面风化开裂的石质文物方面有一些独到的研究成果,或许可以用在巴黎圣母院修复工作中。”柴晓明举例道。

    在不断加强技术交流与研究合作的过程中,中法两国还多次携手,为保护人类共同文化遗产作出积极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据悉,中国国家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朗斯分馆等成为全球首批“文物避难所”,旨在全球范围内为武装冲突地区濒危文化遗产提供临时避难避险,彰显文化遗产大国的国际担当。

    (科技日报北京11月6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