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5日 星期五
打造两大综合平台 助力科创中心建设
申海成

创新之道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曾提出,北京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2017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问题,谋划首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新蓝图。那么,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有哪些经验,这些经验对其他地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有哪些启示?

    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经济体系核心

    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创新是最核心的,尤其是基础性创新,不但需要大量资金,更需要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学者的原始创新。北京集中了全国大多数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同时集中了大量的银行、证券和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创新活力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北京应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10个高精尖产业,加快培育金融、科技、信息、文创、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着力构建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支撑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和面向京津冀、辐射全国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近年来,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发展迅猛,2017年北京市新经济实现增加值9085.6亿元,增长9.8%,占北京市经济的比重为32.4%。其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6387.3亿元,增长9.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4531.3亿元,增长10.6%。2018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3.9%。但北京科技创新中心仍然存在引进高端科技人才增速较慢、产学研合作程度不强、成果转化能力不强和专利转让许可使用增速不高等问题。

    两大平台促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北京市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加快推进“高精尖”经济结构建设,就要打造和提升科技创新研究综合平台和科技创新孵化综合平台,两大平台是科技创新产业链条上最核心的两大环节,同时两大综合平台的发展互相促进,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首先,打造和提升科技创新研究综合平台。这个平台不但包括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也包括技术咨询研究、知识产权制度和政策研究。北京市可以高精尖产业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抓手,联合北京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研究人员、制度和政策研究人员、主管知识产权的部委和“高精尖”行业企业,融合打造“科技创新研究综合平台”,并将该平台在高校或研究机构落地,保持该研究平台的独立运营。依托该平台,加快构建人才梯队培养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其次,打造和提升“科技创新孵化综合平台”。“科技创新孵化综合平台”不但包括专利孵化和版权运营,也包括专利布局、中试研究院建设、法律服务、知识产权推广、税收筹划和综合金融等服务内容。北京市可以依托现有的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城一区”,联合科技创新孵化产业全链条各环节的知识产权中介组织,融合打造“科技创新孵化综合平台”。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中介组织的力量,重点通过金融和市场选择的力量,促进专利转让和许可,推动更多优质专利进入中试阶段,加速技术和产品的迭代,提升成果转化能力。

    最后,用科技创新产业链的思路方法推动“两大平台”融合发展。尽管“科技创新研究综合平台”和“科技创新孵化综合平台”整合主体和服务内容不同,但两大平台都属于科技创新产业链条上的核心环节。“科技创新研究综合平台”提供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技术咨询、制度研究和政策研究;“科技创新孵化综合平台”更多的提供科技创新孵化操作层面的服务,两大平台相互促进,深度融合发展才能促进“产学研用”深入融合。

    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城市,减量发展是特征,创新发展是出路。科技赋能,“科技创新研究综合平台”和“科技创新孵化综合平台”融合助力,必定会加快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作者系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研究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