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8日 星期五
《播火录》:科普创作可以这样别开生面
作者: 赵致真
出版时间: 2019年6月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字里行间

杨 雪

    翻开《播火录》,内容令人耳目一新。大量的科学史图片包围着轻快的文字,很易读;配套的视频和图文、二维码,大大丰富了作为一本书、特别是一部科普作品的外延。这本书是作者赵致真为电视纪录片《播火录》写的文字稿,亦可说《播火录》是按照这本书拍摄的电视纪录片。如此别开生面,可谓开创了科普创作的一种新形式。

    “播火”,顾名思义,让人联想到普罗米修斯火种。作者讲述了近代科学的先驱和巨匠们,在求证已知和探索未知过程中做出的奋斗和牺牲,他们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与普罗米修斯异曲同工,都是在人间“播火”,传承文明。作为一部普及世界近代科学史的作品,作者目光所及,不仅有问天探地的远征和实证科学的浩歌,还以另一种视角呈现了诺贝尔奖的弊端、瑕疵和缺憾,还将科学进程中例如X光、氟利昂、DDT(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等带来的功过问题抛出,科技进步随之而来的文明的代价引人思考。

    内容只是一个方面,这本书在形式上其实也承载着“播火”的内涵:其最大特点是融媒体阅读,即每章的开头有三个二维码,分别通向本章所涉及的视频、图片、文档及参考资料。视听语言和图文语言在表达上各有所长,二者结合运用,方能使得读者的获得感更加饱满。如此,将图书出版和视频制作融为一体,是对新的科普形式的一次有益探索,也可看作是在给科普事业“播火”。

    翻阅全书,留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可能是扑面而来、满眼的精美图片。正如赵致真自己说的,写《播火录》,大概只差“两句三年得”了,主要时间根本不是动笔而是读书,包括查找文献和搜寻资料,《播火录》中每一个历史细节、每一幅图都经过了严格的考证。创作期间,赵致真购买的实体书籍就有二三百本,下载的图书有上千本,其中大多是外文资料。最终,书中所有章节的参考资料加在一起足足有39页。这么做,也是希望为后来者提供方便,无论是学习者,还是研究者。《播火录》选用的1400幅图片资料发掘于各国档案深处,每一张图片下方都注明了图片来源,图片收集和甄选时的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这是一部深入浅出、老少咸宜的“科学发现的人文启示录”。例如,对于“人生有银”这一命题,当诺贝尔、卡文迪许、海尔、哈佛、斯坦福等集资办大学、办研究院,推动科学进步的群像被展示出来之后,作者的看法其实已经呼之欲出——“历史为我们树立了许多榜样,有的人死了,但他的钱还活着,并继续实现自己的梦想。因为科学不朽,当个人财富融入人类的科学事业,也将会千古流芳,与世长存。”

    《播火录》不仅是记录的、讲述的,更是哲理的、思辨的。品评近代科学史上的这些是非得失,理应对当下的我们启示良多。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