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23日 星期五
观点速递

    4G慢不慢

    不能用“话术”来解释

    最近,三大运营商均否认有“为推行5G进行4G降速”的操作,但对用户而言,手机变得卡顿了,网速变慢了,却是实实在在的事实。如果运营商一边在内部下达降速的指令,一边又对媒体和社会公众矢口否认降速,这样的行为无疑并不妥当。而当这样的做法一旦与正在推进的5G联系起来,并在公众心目中形成一定的因果链,对于5G的推广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网速的事不是小事。民众已经习惯了4G的速度,前面又有5G吊高胃口。而现实却是打了折扣的网速,这显然是有问题的。无论是捂住耳朵装听不见,还是顾左右而言他,都不是正确的。当然,除了运营商要主动、坦诚回应社会关注问题之外,监管部门也应该主动发声,解疑释惑,履行监管职责。毕竟,用户的知情权应该得到尊重。

    ——龙之朱(《澎湃新闻》)评三大运营商否认4G降速

    管不住网络不良信息

    就会有更多不良少年

    网络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未成年人的父母及社会各界一直担心不已、奔走呼吁;传媒学者也做了大量的实证调查分析,得出了一些数据和结论。近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披露,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近七成接触过网络不良信息。这不只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而是对应了一个个惨痛的案例。事实上,国家层面的“护苗行动”一直在进行。法院方面提出建议,如应制定网络管理方面的法规政策,确立信息分级技术和过滤技术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中的作用。的确,以法治的方式明确各方责任,才能把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伤害问题纳入法制轨道。无法拒绝网络,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屏蔽网络不良信息;不能让孩子生活在真空里,但可以设置一道道防火墙、隔离带。

    ——贾亮(《北京晚报》)评网络不良信息影响未成年人行为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