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07日 星期三
张琪:书写南疆医者大爱
本报记者 龙跃梅

    爱国情 奋斗者

    “我本身是一名外科医生,并带队在广东进行细胞治疗的转化研究。”张琪说,作为这个领域的医生,她深知细胞治疗这项新锐技术能给众多难治性疾病患者带来希望和生机,希望用自己的所学,惠及新疆的每一位患者。

    张琪,女,中共党员,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广东省“组团式”援疆医疗队队长。

    作为一名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张琪同志理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忘我工作,勇攀医学高峰;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她始终怀揣赤子之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医者,她视病人为亲人,时刻为患者着想。她心怀家国,飞跃万里开展帮扶,用实际行动践行一个医者对各族民众的无私大爱,书写着新时代年轻干部的忠诚干净与担当。

    发挥专业特长,做好科技援疆

    2018年4月,张琪被组织选派赴疆,担任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和援疆医疗队队长。尽管家中有年迈的父母和面临小升初的女儿,单位有正在蓬勃发展的学术团队,但她毫不犹豫地接过重任,义无反顾地奔赴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喀什。

    出生在新疆阿勒泰的张琪是地道“疆二代”,父母是上世纪60年代的支边青年,“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张琪回到阔别30多年的新疆,她充分发挥援疆干部在专业和管理上的优势,到位不越位,与当地院领导班子成员紧密合作,开展“造血式”帮扶。在认真充分调研医院的学科发展现状后,她积极统筹协调组织医院多个部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

    针对医院发展的科研短板,她带队前往广东省科技厅单位对接,为医院发展拓展渠道,争取机遇。广东省科技厅高度重视“科技援疆”工作助力“医疗援疆”,与喀地一院一起共建了“粤喀科技创新中心”,解决医院医护人员文献查阅不便、查新难的难题,设立专门的重点研发专项来进行“影像云”项目的研究,解决基层影像诊断医师严重匮乏的短板;科技厅还专门设立了援疆援藏特派员项目,支持援疆援藏医生开展南疆和西藏特色疾病的研究,带动提升当地医护人员的研究积极性和科研水平。

    喀什地区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也是全疆人口大区,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落后,基层医疗力量薄弱。张琪敏锐地意识到基于大数据学习的人工智能医疗技术在老少边穷地区“大有可为”,2018年8月邀请浙江大学孔德兴教授等来到喀什,将最先进的AI技术用于甲状腺结节和眼底疾病的诊断,在全国率先将这种目前医疗领域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应用于常规医疗诊断,来弥补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诊断技术落后等难题,实现对疾病起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的目的。2018年11月,张琪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开始着手筹建新疆首个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赤子热忱善待病人,一腔热血报效国家

    张琪针对医院学科发展需求,积极主动对接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及后方援派医院,谈合作意向,组专科联盟,迄今为止,医院已经同后方医院签署了16个重点专科联盟。

    针对医院医护人员科研基础薄弱,张琪提出必须做“接地气”的临床科研,让重点学科关注临床科学问题,从喀什地区特色病、高发病的流行病学调研入手,着手开始建特色疾病的人群队列和生物样本库。

    针对医护人员在基础研究方面没有受到过培训,张琪积极协调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心实验室韩晓燕主任背着仪器、试剂、耗材从万里之外的广州来到喀什开办分子生物学培训班……

    她始终坚持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用实际行动来诠释了一个年轻医者和青年干部的“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得到了喀地一院职工的高度认可和赞誉。科研科科长吴建华饱含深情地说:“张琪院长尽其所能为医院科研发展创造机会,搭建桥梁,引来资源,同时她又身先士卒,特别务实,细致地修改年度计划,和我们一起协商医院未来科研发展规划,她特别能吃苦也特别能战斗,真的是用心、用情、用力来援疆。”

    她的广东援疆队友们说,哪怕医院工作再多再累再繁杂,每次看见张琪院长始终是从容淡定和浅浅笑着,她和医疗队队员们做到了“快乐援疆、活力援疆”,也感染着周围的一大批“援友”。

    张琪表示,她将党和人民的需要作为人生追求,用一腔热血报效国家,用赤子热忱善待病人,护佑百姓健康,在南疆谱写一个南粤医者对人民的大爱。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