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07日 星期三
美东北部莱姆病或源于生物实验
这种“死神”才会使用的武器再受关注
本报记者 张 强

    专家聊装备

    近日,美国众议院要求美国政府“对1950至1975年间国防部是否曾将蜱虫和其它昆虫作为生物武器进行过实验”予以审查。这一要求源于有说法称在美国东北部流行的莱姆病实际上来自意外流入野外的生物战实验。

    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莱姆病是一种以蜱虫为媒介的螺旋体感染性疾病,以神经系统损害为该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莱姆病每年殃及大约3万人,主要在美国东北部。

    军事科普作家易芳介绍:“二战之后,美国以军方为主体在普拉姆岛开展人畜共生病毒的研究。存放在普拉姆岛上已解密的《动武病毒和血清存货清单》就记载了包括裂谷热、蓝舌病、口蹄疫、炭疽热病毒等了13种不同病毒的131种毒株。”

    据了解,生物战是一种使用细菌、病毒、真菌、昆虫、基因等生物战剂和武器来伤害人畜、毁坏植物的作战方式。它包括生物进攻作战和防御作战两种形式,以及细菌战、昆虫战、基因战等具体战法,可以运用飞机喷洒、弹药传送、动物传播、食物预伏等手段,因此生物战发动袭击的方式千奇百样。

    “生物武器与核武器、化学武器都被视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杀人不见硝烟,而且生物武器如果控制不好,甚至可能造成种族灭绝和人类灭绝,其现实危害和潜在危害同样巨大,堪称毁灭人类的‘末日武器’。”易芳说,“因此1972年签订的《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禁止进攻性生物战,包括大规模生产、储存和使用生物武器。”

    生物武器具有致病性强、污染面积大、传染途径多等特点。它们多为烈性传染性致病微生物,少量使用即可使人患病。在缺乏防护、人员密集、平时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因其所致的疾病极易传播、蔓延。其可随风飘到较远的地区,杀伤范围可达数百至数千平方公里,可通过多种途径使人感染发病,如经口食入,经呼吸道吸入,昆虫叮咬、伤口污染、皮肤接触、黏膜感染等都可造成传染。

    生物战的历史并不光彩。

    1346年,鞑靼人进攻克里米亚半岛的卡发城,3年不克,于是使用死于鼠疫的尸体使全城人感染,并蔓延整个欧洲达8年之久。

    二战时期,日本将鼠疫、霍乱、伤寒和炭疽杆菌等十余种生物战剂投入到中国十余个省的广大地区,造成了巨大灾难。

    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将“落叶剂”生物战剂用来对付越南丛林作战中的游击队,导致大面积森林受到污染,人员伤亡惨重。

    很多人关心,五角大楼在冷战期间进行的涉及蜱虫的生物战是指什么?为什么美国众议院要求其研究细节?

    “美国众议院要求其研究细节根本原因是,此类研究极不道德,危害太大、害人害己,而且美国还在进行此类研究,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易芳介绍,比如,1978年,普拉姆岛发生口蹄疫病毒大规模泄露事件;1975年到1990年期间,美国东部和普拉姆岛附近保持着莱姆病的最高发病率,这种病毒的传播与蜱虫叮咬紧密相关;1999年,美国暴发西尼罗河病毒事件,等等。这些事件都引发了人们对生物武器实验的担忧。

    那么,未来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生物战袭击呢?

    易芳认为:“由于生物武器的低成本和巨大的战争效率,生物武器扩散的状况日趋恶劣,《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弱化,特别是生物恐怖主义的兴起,更增加了不确定因素。因此,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生物武器研发,积极推进国际生物武器不扩散体制机制、法规制度的不断完善,加强生物防御技术的研究和国际生物技术的合作,为可能面对的突发情况做好预案准备。”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