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11日 星期四
展示台

    新技术瓜熟蒂落 产学研互动惠及40余企业

    “我们的合金多尺度设计和液态成型设备与工艺优化技术,由于可以显著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降低能耗、物耗,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及综合性能,近日在多家企业成功进行了成果转化,成果专利转化的直接金额(非技术折股)达到300多万元。”中北大学材料学院教授赵宇宏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迄今为止,通过产学研合作,赵宇宏团队相关技术在江苏扬州峰明光电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山西清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40余家企业进行了推广应用,合作企业共计实现新增销售额60052.71万元,新增利润9818.09万元。

    有色合金及其铸造结构件应用广泛,但存在如下共性难题:合金材料“炒菜式实验”设计方法成本高、周期长、效率低;现有合金的液态成型设备功能单一、各有局限,工艺陈旧,需要改进;铸造成型工艺优化手段不完善等。

    “‘炒菜式实验’即在实验室规模上进行大量的制备尝试,从中‘偶尔’发现一些新材料及相应的制备方法,实验量巨大、耗时、成本高。”赵宇宏说。

    赵宇宏及其科研团队,开展了多尺度合金设计和液态成型设备与工艺优化技术研发,并与产学研合作企业协同攻关,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

    这项成果最大的优点是什么?“我们开发了新型的液态成型设备、技术及多尺度工艺优化方案,有助于传统合金加工制造业绿色化改造升级。”赵宇宏说,“利用多功能液态成型设备相关技术,对企业的老旧设备进行改造,改造后设备性能稳定,应用状况良好。”

    通过建立新型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及新型产学研互动机制,赵宇宏团队确保了科研成果顺利转化。

    赵宇宏介绍,首先建立“政、需、学、研、产、用”合作创新模式。以政府计划为指南导向,以市场需求拉动为动力,以高校学科交叉为技术创新源头,重点围绕产业化技术研发、创新团队的建设及创新的人才培养展开工作,聚集高校、科研院所、产业界研发与成果转化力量,产出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工业产业化技术与产品。

    “同时,建立产学人才互动机制和技术创新互动机制。在成果产业应用转化过程中形成高校和企业人才紧密结合的团队,由高校和企业共同担任负责人;鼓励高校及合作企业组织技术人才和团队进入创新基地工作;鼓励高校的研究生结合企业的项目进行创新研究;鼓励校企间人才双向流动,鼓励优秀人才在高校和企业发挥‘两栖’作用。”赵宇宏说。

    (记者马爱平) 

    一场成果转化对接会 让辽宁建筑业民企兴奋不已

    建筑垃圾中,废弃的粘土砖占有很大比例,如何将其回收再利用成为节能环保的新型材料备受关注。近日,在沈阳建筑大学举办的2019年民营企业高校院所科技对接会暨沈阳建筑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上,一块小小的砖头吸引众多企业驻足展台与研发人员交流,这块砖名为废弃粘土砖再生骨料透水砖,它是利用新技术将废弃的粘土砖再“回炉”后制成。

    对接会上,新型CIGS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节钢结构建筑工业化建造连接技术等7项重大科技成果对外发布,同时集中展示了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领域专利技术和科技成果200余项,这些科技成果让参会的建筑领域民营企业兴奋不已,争相与科研人员进行对接洽谈。一位参加洽谈的民营企业负责人表示,平日很难接触到这么多“高大上”的建筑类科技成果,对接会既开拓了企业的视野,也促进企业把新型环保技术应用到现代建筑中。

    会上,170余家民营企业、40余家科技中介和金融机构、50余位专家学者就建筑领域的各类科技成果展开科技服务与合作交流,现场签订科技成果转化协议12个。

    相关人员表示,推进科技成果对接,是辽宁省实施党建引领民企振兴行动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有益探索,旨在通过党建搭台,把民营企业对科技的需求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和科技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服务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服务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

    本次成果对接会由辽宁省委组织部、省委两新工委、省科技厅等部门与沈阳建筑大学联合举办。启动仪式后,举行了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产业论坛等学术研讨会。

    (记者郝晓明)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