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28日 星期五
树的记忆与人类文明
林 颐
作者:菲奥娜·斯塔福德
译者:王晨、王位婷
出版社:未读·探索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9年5月

    字里行间

    翁贝托·艾柯有一个著名的比喻,叫“植物的记忆”,用来形容书籍贮存的人类文明。艾柯说,书籍被制作出来就是为了作为时间的见证,而在书籍要传播给我们的指定记忆之上,又附加上了它自身所渗透的“物理记忆”,书籍自身故事的芬芳。

    在这个比喻的结构里,其实还可以加入一种,那就是——那些活了很久很久的树。

    树的身上承载着书写。年轮记录时间的痕迹,枝干伸展的方向、叶片留存的斑驳,深藏一些秘密。在林间、在园中、在街旁,在每一处廊檐侧畔,树看着人们日常劳作,静静守望人世分合悲欢。人们也愿意把树当作朋友,向大树倾诉自己的秘密,为树木吟诵、画像、谱曲,赋予其丰富的内涵,以寄托人类的各类愿想。

    英国自然文学作家菲奥娜·斯塔福德的作品《那些活了很久很久的树》,不仅是一部博物学传统的浅科普书籍,还指向长期的历史文化所积累的人与树的亲密关系,红豆杉、樱树、油橄榄、松树、苹果树……作者翻查“植物的记忆”,每一类树,都是一部另类的书籍。

    写于树身的文字,激起人们的往昔追念。缅怀失去的爱恋,悼念阵亡的战友,或者像莎士比亚的某位女主角那样为了发泄心中的怒气,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这种行为的不妥之处,怀抱自然生态的忧思,大树有多么珍贵。作者说写作的灵感直接来自于她有幸见到的那些树,但一切的根源在于与树木更早的、无意识的邂逅,篝火旁听来的故事,林中散步捡到的树叶,书房里的诗歌与文学,那些千百年漫长生命以及孕育出的文化联系。

    红豆杉是“死亡之树”,在所有树木中,它最易挑起不安、害怕或者恐惧的情绪。红豆杉的材质很适合制作成长弓,因此它的名字连接了古罗马的古战场、中世纪的英法对决,红豆杉叶片提炼的毒素也演绎着无数暗黑传说与墓园挽歌。

    油橄榄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它引发的战火从古典的城邦时代一直燃烧到中世纪的地中海沿岸。油橄榄最著名的亮相是在《旧约》里,落在诺亚方舟上的白鸽,带来了一根缀有绿叶的橄榄枝,那是世界复苏的最早迹象。这就是现在通用的希望与和平的寓意。

    因为树木本身的特质、生长的环境以及与它们相关的历史事件,渐渐地,它们纷纷拥有了各自的文化符号,在不同的时间、地点,这些文化符号的意义可能有所不同。

    在凯尔特神话里,花楸是众神之树,天上的珍馐,拥有保护家人免遭凶险的超自然能力;柏树非凡的增高能力常被用以作为家园的屏障,然而它浓密的阴影又让人们觉得不祥;不列颠男子汉的理想人格有赖于血肉相连的人文历史传统,橡树是山精灵出没的地方,也是绅士的庄园,长途贸易和探险的航海船只的原料;白蜡的疗愈作用让它成为人类取之不尽的药品,也预示着未来的幸福;英国本土黑杨的树叶是非常明显的心形,当它掉叶子之时,就像是凋零的心纷纷坠落……

    英国人对植物具有他国难以匹敌的罕见热情。本书没有谈及那些以收集稀有物种为使命的“植物猎人”的事迹,不过,他们毁誉参半的活动确实促使文化交流。比如上世纪初,与樱花一同抵达欧洲的,是日本的物哀美学。作为中国人,我更感兴趣的是有关柳树的叙述。作者说,尽管《圣经》中就有柳树的记载,但英国的柳树其实来自中国,一直到18世纪才在英国站稳脚跟,这还要归功于大诗人蒲柏对于中国垂柳的喜爱与诗歌创作,与此同时进入英国的,还有绘满了柳枝的中国瓷器,代表了东方的奢华与西方的向往。

    借助作者的整理和阐述,足够的资料让我们与历史文化发生了交集。树木难道真的具有那些神秘的力量吗,真的指向我们所认为的各种象征吗?从伊甸园那株苹果树被咬的那一口开始,所有的故事,无非都在展现人类本身的复杂。时间在飞逝,大树静默,持久矗立。站在树下翻开书,我们想象树木看到过什么,思考瞬间与永恒的平衡,就像某句诗所感叹的:“你看到人走过,你曾经看到许多世代的人走过。”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