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27日 星期四
宁夏:让科技对田间地头的贡献高“一点”
王迎霞

    第二看台

    2018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个百分点,宁夏的这一成绩让很多人感到惊讶——这个地处西北内陆的省区,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枸杞生长数据采集巡检机器人、标准化牛场牛粪智能清理装置、农产品追溯体系大数据分析平台……近日在宁夏自治区科技厅与农业农村厅联合举办的2019智慧农业发展高峰论坛(以下简称论坛)上,一批农业科技转化成果让人大开眼界,也让大家找到了答案。

    这只是宁夏探索与培育农业转型发展新动能的一个缩影。未来,相关部门将围绕高新技术在特色农业中的集成转化应用,构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

    一条智慧农业引领的转型升级之路,正铺就开来。

    对智慧农业的认知频频被刷新

    针对枸杞田间管理数据采集需求,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研发了“枸杞生长数据采集巡检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可有效减少种植基地日常管理工作量,及时高效地实现枸杞生长过程中农情以及病虫情的快速监测,为生产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成果持有单位工作人员称。

    北方民族大学研发的“无人机的声波虫害治理系统”,采用物理声波方式对虫害进行长时间作用,减小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且不会影响作物的使用安全。同时,设备搭载无人机可扩大作用面积,从而提高整体的实用性。

    在论坛上,人们对智慧农业的认知频频被刷新。

    鉴于智慧农业已发展到一定阶段需提升水平并大幅推广,论坛主办方共收集了宁夏智慧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协作单位取得的74项科技成果,编印成册供代表参阅,并将具有代表性的成果现场进行展示。

    “部分成果代表了目前国内技术创新最高水平,许多已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论坛特邀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孙九林等3位专家作主题报告,希望能为宁夏智慧农业下一步的发展指明路径。”宁夏科技厅副厅长刘常青说。

    让信息技术和先进成果率先扎根

    宁夏智慧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是宁夏长期重视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及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产物。

    早在2012年,面对物联网在农业生产应用中的广阔前景,科技厅就依托长期从事农村信息化科技服务工作的西部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组建了宁夏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7年,为推进智慧农业技术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宁夏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40多家科研院所和涉农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智慧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这是国内组建较早的专门从事智慧农业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服务的创新平台。宁夏的经验在于,借助‘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机制优势,让信息技术和先进成果在欠发达地区率先并高效地实现全区域覆盖、推广及应用。”宁夏农村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杨勇军指出。

    该平台集成创新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AI和现代农业技术,研究出了宁夏农业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智慧化解决方案,开发的“西电慧农”智慧农业系列品牌包含6个平台化产品及9个子系统产品,累计获知识产权100多项。

    统计显示,在阿联酋、埃及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我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宁夏区内5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22个市县区标准化生产基地,以及5000多家涉农品牌企业,“西电慧农”系列产品得到了大范围推广应用,累计服务政府和涉农企业用户2万多家。

    云平台促科研与企业精准对接

    宁夏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也在论坛上正式揭牌。

    作为又一个立足于打造智慧农业成果孵化云服务的交易市场,平台将积极促进智慧农业科技资源与涉农企业精准需求对接,形成高校、涉农企业、科研机构及政府多方面参与、多元化开展、多产业渗透的科研成果孵化模式。

    创新平台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强有力的助推器,这是宁夏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徐小涛感触最深的一点。“自‘十二五’以来,宁夏智慧农业研发示范成效显著,由此带动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徐小涛说,科技厅集中科技专项资金近1亿元开展研发与集成创新,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

    下一步,科技厅将借助“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机制优势,进一步整合全国高水平科技队伍,加快构建智慧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积极探索智慧水利、智慧植保、智慧土壤、智能化生产等模式,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