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04日 星期二
牵手港澳 这里正培育大湾区创新源
本报记者 叶 青

    5月28日,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举行穗港智造特别合作区全面启动暨新华穗港城等35个重大项目集中动工活动。7天前,广州高新区企业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赴香港举办技术合作推介会,广发科技合作“英雄贴”。

    经过近几年的布局,广州高新区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一批前沿性的高精尖产业也开始开花结果,自主创新实力提高、新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

    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集结号响起,汇聚了高质量发展强大势能的广州高新区,瞄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中心核心枢纽的目标,正掀起粤港澳合作的新篇章。

    构建创新平台 密切与港澳科技合作交流

    2019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广州高新区迎来了全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该区提出围绕“世界知识城、湾区创新源、国际人才港”的目标,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中心核心枢纽,建设“四区四中心”,即倾力建设科学城粤港澳大湾区制度创新先行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智造中心;全力建设知识城粤港澳大湾区知识创造示范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努力建设生物岛粤港澳大湾区生命科学合作区,打造世界顶尖的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奋力建设黄埔港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服务创新区,打造服务港澳的新贸易创新中心。

    如何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湾区创新源?事实上,该区与港澳开展科技合作交流由来已久。2012年,广州高新区与香港科技园签订协议,在生物材料快速通关、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展开密切合作。

    2018年6月6日,广州高新区牵头在广州国际生物岛设立了华南生物材料出入境公共服务平台,采取“口岸放行、平台查验、后续监管”的创新监管新模式,大幅压缩生物试剂通关时间。

    “生物材料通关时间最短只需1天。”金域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耀铭说,平台大大压缩了运输工具换装、货物分拣、接驳逗留时间,降低了生物材料变质、失活的风险。

    除了鼓励区内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开展科技合作外,园区和港澳的合作已遍及科技机构、高校及科技企业。2011年,中科院广州生物健康院与香港大学携手,共建粤港干细胞及再生医学研究中心。自2017年开展国际合作专项以来,该区累计对20个港澳合作项目进行立项资助,资助金额合计4000万元。

    针对园区内港澳企业多的特点,广州高新区还将重点实施“1、2、3、3、10”工程,打造创新平台,持续提升与港澳的科技合作水平。其中包括1个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2个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激活企业、高校、科研机构3个创新主体的活力,建设3个特色孵化器,出台鼓励与港澳科技合作的10条政策。刚启动建设的穗港智造特别合作区将建设成为内地与香港规则相互衔接的粤港澳大湾区制度创新先行区。

    依托创新资源 引领和支撑高新区未来发展

    因看中广州高新区雄厚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和完善的创新体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王晓东把百济神州生物药生产基地及其第二个研发中心落户于此。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领衔的团队也在此建设了诺诚健华广州发展中心生产基地。

    美国冷泉港实验室、通用电气(GE)生物科技园、牛津大学创新中心、乐金8.5代OLED……近两年,一个个高精尖项目落地,带动一批批新产业集群蓄势发力。凭借前瞻性的布局,广州高新区形成的新业态正迸发出新动力、新活力。

    作为国家首批高新区,广州高新区即将跨入而立之年。极具危机感的广州高新区人一直在思索:在新时代发展中,怎样才能肩负起引领和支撑发展的新使命?借力科技创新,依托实验室、研发机构、大科学装置乃至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要创新资源,谋求支撑高新区长远发展的战略,成了广州高新区人的共识。

    组建广东省首批、广州市首个省实验室“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引进中科院空天信息太赫兹科学中心、广东省新一代通信和网络创新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和产业研发平台;依托龙头企业打造技术创新体系,金发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聚华印刷和柔性显示创新中心两大国家级创新中心挂牌成立。目前,该区各类研发机构超过1000家,其中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1家,占全市半壁江山,2018年该区财政用于科技创新的资金超过37亿元。

    园区内现已集聚高新技术企业3500家,高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的78%。科技部遴选的“瞪羚”企业数连续4年位列全国高新区前四,涌现出明珞装备、洁特生物、禾信仪器等一批民营科技企业。

    蓬勃发展的科技创新企业,与广州高新区业已形成的良好“双创”生态密不可分。广州高新区的科学城园区实施了“大孵化器”战略,构建“预孵化—孵化—加速”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孵化器集群,累计建成孵化器96家。前不久,作为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该园区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

    力推营商环境改革 打造“企业离成功最近的地方”

    今年以来,广州高新区一大批重大项目相继动工。其背后,是广州高新区人当好营商环境“建设员”、企业发展“服务员”的不懈努力。

    2018年,广州高新区获批成为广东省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今年该区又成立了北上广深特大城市及广东省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局,积极创建国家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

    在营商环境方面,广州高新区敢于大胆削“繁”、治“拖”、破“堵”,推出“来了就办,一次搞掂”“承诺制信任审批”“订制式审批服务”“信任制筹建”、涉企证照“四十四证合一”等强有力措施,为企业提供全流程筹建服务。

    继去年在全国率先推出“秒批”政务后,今年5月29日,广州高新区重磅推出第二批“秒批”事项共162项。至此,该区“秒批”政务服务覆盖22个部门共300多个事项,约占该区依申请办理事项总数的1/4。今年4月,该区还发出了全国首张“区块链+AI”企业营业执照,实现了一次录入、一次申办就可领取。

    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和行政效能,吸引着越来越多优质项目落户。“从去年3月打桩、5月动工、10月主厂房封顶,今年3月中旬设备搬入。这是一个世界级的速度。”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海明所说的是广州第一条12英寸芯片生产线,目前公司正在为今年9月份的量产做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高新区推出的“黄金10条”“美玉10条”等在全国影响较大的“金镶玉”政策体系,今年还将全新推出2.0系列政策。其中,“美玉10条”针对企业知识产权运营发展“痛点”,首创构建出一套系统完善的知识产权运营扶持体系,支持力度全国领先。

    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制度藩篱后, 广州高新区正朝着园区高质量发展迈出稳健的步伐。

    题图 园区企业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公司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图为该公司的病理诊断中心。受访者供图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