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31日 星期五
端午史话
陈 静

岁时记

    端午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在古代汉语中,端有初始的意思,所以五月初五即被称为“端午”。在端午这一天有很多的习俗活动,这些活动和夏令有关,而且端午与夏至时间相隔不远,所以端午又往往被称为“夏节”。

    说起端午节的习俗,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是吃粽子,赛龙舟。赛龙舟的渊源有三种说法,一种是说为了纪念伍子胥。在五月五日这天,东吴人在水中迎接伍子胥,曹娥落水,所以端午也成为纪念曹娥的日子,这是第二种说法。第三种则更为人熟知,那就是为了纪念屈原。根据梁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荆楚人为了纪念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水,所以在这一天竞渡,为的是打捞屈原。

    梁朝的吴均写的《续齐谐记》中也说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水,楚人为了纪念屈原,用竹筒装米,扔进水里来祭奠他。后来屈原显灵,说那些东西都被蛟龙偷吃了,并告诉人们如果以后要再给他送东西,可以塞些蛟龙害怕的楝树叶,再用五彩线缠上。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的有关于粽子的来源。

    但实际上,粽子的来源非常早。根据《太平御览》记载,商汤时期葛伯抢了农民的黍肉饷,还把农民杀了。所谓黍肉饷就是黍做成的熟食,也就是粽子的前身。所以食用粽子的习俗应该非常古老。《风土记》说:“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说的就是在端午这一天,要煮鸭子和角黍吃,角黍就是粽子。但我们普遍还是比较认可粽子和赛龙舟与屈原有关。

    端午还有浴兰汤、挂艾叶、饮药酒、系五彩、佩香囊等习俗。传统认为五月五日是个不吉祥的日子。《史记·孟尝君列传》说孟尝君出生在五月五日,所以孟尝君的父亲田婴非常厌恶他。古人想了一些办法来却邪避害。所以就有了浴兰汤、饮药酒、系五彩、佩戴香囊等习俗。

    汉代的《大戴礼记》说:“午日以兰汤沐浴”,就是因为兰草可以避不祥。古人沐浴除了用兰,还经常用菖蒲。根据《礼记·月令》记载,菖蒲在冬至过后很快就长出,是“百草之先生者”,代表着盎然的生机。再加上菖蒲煮水具有杀毒功能,所以还会喝菖蒲酒。端午饮雄黄酒、佩戴填充着药草的香囊也都是因为它们有驱虫解五毒的功效。

    至于五彩线,也就是长命缕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续齐谐记》说的为了让蛟龙害怕,保护屈原。第二种是把五彩丝缠在楝树叶上系在臂上,可以趋利避害。因为楝树苦,可以驱毒,五彩在古代是吉祥的颜色。

    还有一些习俗失传了,比如“枭羹”。枭即猫头鹰,在古代,猫头鹰被认为是恶鸟。根据《史记》记载,在汉武帝时,端午节要把猫头鹰做成羹,赏给大臣和诸侯。还有用雄黄酒涂抹在小孩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或用雄黄酒在小孩的头上写上王字等,这些现在都不大流行了。此外,端午本身就有娱乐的成分,所以,端午的习俗还包含着体育竞技、走马踏青、饮酒赋诗、服饰打扮等等,所以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也是一个欢乐的节日。

    (作者单位:中共济南市委党校)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