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24日 星期五
短 评:融入地方特色 科普才能更深入人心

何星辉

    相较于拥有诸多“高精尖”成果的北上广,科技资源相对匮乏的西部省份靠科普什么出彩?是“科技活动周”面临的一道命题。

    各地以“科技活动周”为契机,掀起了一轮轮科普热潮,进一步推动了全社会形成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和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此可以高枕无忧。君不见,大量冠以“权威专家披露”等字样的“伪科普”文章充斥朋友圈,真假难辨。科学缺位,愚昧必然兴风作浪。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普宣传更是任重道远,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刻不容缓。

    因此,光有“久久为功”的决心还不行,科普还需创新求变、因地制宜。

    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些西部省份另辟蹊径,充分挖掘本地科技资源,面向公众开展特色科普。这种因地制宜的科普活动,为“科技活动周”增添了不少亮丽色彩。在“喀斯特王国”贵州,借助于无人机和VR等科技手段,公众得以鸟瞰举世闻名的贵州桥,也得以“漫游”洞穴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在“彩云之南”,雨林夜行和生命探索之旅系列活动,让公众在昆明动物博物馆有了美好的科学体验。

    科普宣传不是空穴来风。只有扎根于地方,将地方科技资源融入其中,不再板着面孔说教,这样的科普才能直抵人心。不故弄玄虚,不高高在上,公众喜欢生动有趣又充满地域特色的科普宣传,在互动体验中,科学的种子在萌芽,创新的思想在涤荡。有特色、接地气,必然有实效。

    唯愿特色科普的大旗,在神州大地高高飘扬。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