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10日 星期五
周明天:为了祖国计算机事业的明天
陶玉祥 本报记者 盛 利

爱国情 奋斗者

    “作为一名老计算机人,我由衷地为今天学院在计算机领域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希望全院上下继续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为国家计算机事业贡献力量。”前段时间,在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首届“卓越奖”颁奖典礼上,周明天动情地说道。周明天是计算机学院首任院长,他与计算机打了一辈子交道,用不懈的奋斗和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创造出我国计算机事业灿烂的明天。

    1962年,周明天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当时的他踌躇满志,一心想着用所学为国家国防事业贡献力量,因为看中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的国防背景,便来到成电自动控制专业任教。两年后,自动控制专业被撤销,有劲儿没处使的周明天不得不另选专业。当时,我国的计算机事业刚刚起步,与国外相比晚了十余年,看到我国在这个领域的短板,周明天立刻选择转到他之前从未接触过的计算机专业。

    踏足新的领域意味着许多东西都需要从头学起。接下来十年时间,周明天基本每天都在实验室度过,反复地看书、演算,恶补各种计算机知识,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虚心向教研室其他老师请教学习。周明天说:“做研究就要有做研究的本事,才对得起国家给的资源。”

    1981年,学校接到两项“六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当时国内科研条件差,学校考虑派人到国外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攻坚。外语纯熟、专业基础扎实的周明天经过专业考试,成功争取到学校公派留学的资格,赴计算机领域的世界顶尖学府美国伯克利大学做访问学者,同时在美国立华/IC公司担任技术总监。

    在美期间,周明天勤学好问,把握住每一个学习和科研的机会,不仅从导师那里学会多种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同时充分利用国外先进的科研平台为“六五”项目做技术攻关。“我周一到周五在伯克利‘干活’,周末就去公司搞研发,这是国家给予我的机会,我一刻也不敢懈怠。”周明天说,“项目中的微机系统需要使用高性能芯片,但当时我国连芯片自主生产都谈不上,只能我们自己不断摸索和研发。”

    经过3年多潜心钻研,周明天相继攻克两项“六五”项目,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0600微型机系统——紫金Ⅱ微型机系统,不仅在当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成果也迅速实现转化,产值逾亿元,并入选“中国计算机事业30周年大事记”。因为在专业领域的突出成绩,周明天迅速成为计算机领域的权威专家。

    “我们虽然起步晚,但我们肯在新的时代潮流中抓住机遇,自力更生,其中有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更有国家的大力支持,才让我国计算机研究越来越强。”周明天说。1993年12月,我国宣布实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其中包括一项重大计算机应用工程项目——金卡工程,周明天再次抓住机遇,奋战在计算机领域的又一科研前沿。中间件是金卡工程中支撑银行业务必不可少的一个软件,但长期以来被国外技术垄断。周明天带领团队反复计算、实验,克服重重困难,历经七年时间成功开发出一套属于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间件系统软件,并迅速被几大银行采用,打破美国长期对中间件的市场垄断。

    “当时遇到的种种困难,放在现在来看其实很简单,但在当时却是一道道难以跨越的难关。”五十余年的科研路,周明天跨了无数道难关,见证了我国计算机事业从起步、跟跑到领先的足迹和汗水,在他眼里,计算机的数字编程不仅是一个个符号语言,还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他时刻告诫学生:“我们学习和研究要把个人理想与中国梦、民族复兴联系起来,代代奋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