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10日 星期五
观点速递

    打造中国品牌

    莫忘擦亮老字号

    老字号们的招牌有些黯淡,其背后的原因归纳起来可能有这么几种:一是历史上存在发展的断层期,岁月的烟尘蒙蔽了人们重新发现老字号的眼睛;二是代代相因的传统体制机制,阻碍了老字号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腾挪转移;三是理念和技术的滞后,制约了老字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拓展渠道资源和升级营销手段。针对上述问题,一些地方正在积极行动起来。互联网时代,地方政府积极努力、企业不断探索——这既是复兴老品牌的机遇,也是凝聚和彰显中国品牌力量的机遇。

    ——周东飞(《中国青年报》)评“中国品牌日”的设立标志着中国自主品牌建设的重要地位

    高教普及时代

    不应有“精英教育情结”

    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走向大众化再到普及化,高校始终被等级化,教育管理者、办学者和社会都认为,综合性大学高人一等,职业教育、职业院校地位低,还有一些社会舆论直接把三本院校(民办、独立院校)和高职院校称为“烂学校”。这样发展高等教育,不管怎么提高毛入学率,都难以缓解社会存在的“教育焦虑”。另外,高等教育的结构和质量会与社会需求脱节,大量学校应该进行职业教育,却按培养学术型人才的模式办学,显然难以保障培养质量,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北京青年报》特约评论员评教育部相关人士称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今年将超过50%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