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08日 星期三
和而不同,在韩国出版城聆听文明对话
本报驻韩国记者 邰 举

科学精神点亮亚洲文明

    应韩国“出版都市文化财团”邀请,记者5月4日来到位于首尔市西北的坡州市,采访这里名声远播的出版城。

    坡州出版城的英文名称为“Paju Bookcity”,是韩国国家级的文化产业园区。与普通意义上的图书城不同的是,这里云集的不仅是书,还有图书企划、出版、印刷、流通等百余家企业,构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图书出版产业集群。

    在“悦话堂”看到中国《千字文》

    韩国世宗大王创造韩文字母之前,韩国使用汉字标注本国语言的时期。虽然绝大部分词汇都可以用汉语来标注,但韩语的语系和语法却完全不同。

    在出版城博物馆的印刷史展区,可以看到20世纪70年代生产的韩文打字机,同英文打字机陈列在一起。体积和样子都差不多。在另一个房间,可以看到巨大的韩文铅字检字盘。韩文中使用汉字词的比例一度高达70%,韩文印厂的检字车间同国内老式印厂的车间没什么大的区别。

    在“悦话堂”公司的展示区,可以看到古老的《千字文》印本。一位同行的记者花费8000元韩币购买了一册仿古印刷的《千字文》。这部在韩国流传了数百年的启蒙教材,也同中国使用过的版本没什么明显区别。

    中韩图书业交流合作正全方位深化

    发明了海德堡印刷术的欧洲和北美洲应该是现代意义上图书和图书城概念的引领者。不过在韩国坡州,以图书为中心的欧洲图书城演化成了以经营者为中心的出版城,成为韩国图书出版业发展的重要推手。

    在出版城举办的中韩插画作品展上,记者偶遇了中方策展人田东明先生。从简短的交谈和现场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中国的插画作品不仅参展数量较多,而且往往具有强烈的个性和风格。

    正如一位韩国出版界人士表述的那样,中国已经不再满足于停留在作为韩国图书印刷厂的位置,中国的图书产业正在壮大,中韩图书业的交流和合作正在全方位深化。

    建筑物集中体现中韩、东西文化交融

    在满目的现代派建筑群和层层叠叠的书海之间,东方与西方,东方各国之间,文明和文化相互融合的脉络似乎越发分明。

    我们来到了MIMESIS美术馆。这栋体量不大的建筑由普立茲克奖得主西萨(Alvaro Siza)设计,以流畅的平面和使用自然光线为特色。比起馆藏艺术品,建筑内部间接采光的光影效果似乎同样引起参观者的兴趣。

    韩国传统建筑的挑檐和韩纸裱糊的窗扇,也为室内引入类似的、柔和的自然光线。普遍认为,韩国传统民居同中国唐宋时期的民居相似。不过除了韩国人津津乐道的富有曲线美的屋脊之外,韩屋的立柱、斗拱等,都与中土有所不同。有研究显示,在朝鲜王朝时代,韩式民居的平面紧跟“温突”地热采暖技术的进步,有着自己独特的演变历程。

    复古修缮的古宅成地标性建筑

    我们在主人的引领下来到园区内一处韩式庭院。庭院里柳绿花红,在周围现代建筑的映衬下,古朴的民居显得格外典雅端庄。

    据介绍,这栋宅院原来是“两班”宅第的一部分,主要供会客和起居用的“舍廊房”。落成时间为李氏朝鲜纯祖时期的1834年。

    出版园区建设早期,人们从韩国南部的全罗道找到了这套两班宅第,把其中的舍廊房搬迁过来并按照原样进行了修缮。古宅宁静自然的氛围同周围的环境相互呼应,已经成为坡州出版城的地标性建筑。

    我们欣赏了古老的原色木柱,白墙,素瓦,和富有朝鲜特色的歇山式屋顶,吃完了清淡的传统午饭。

    也许,用和而不同来描述坡州出版城的经营理念,并形容建筑、文化乃至文明之间的对话,或可得一窥皮毛之效。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