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06日 星期一
栽梧筑渊 这里是“养人”的好地方
——合肥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之二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本报记者 操秀英 吴长锋 杨 仑

    从决定回国创业,到日前完成公司注册,仅用了三四个月,美国凯斯西楚大学博士韩舒欣连称“没想到”。现在他名片上的地址是:合肥市高新区国际人才城G3座3层。去年10月份开始运行的国际人才城已成为高新区最重要的窗口之一。

    早在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合肥高新区时就高度评价,合肥这个地方是“养人”的,培养出了这么多优秀人才,是创新的天地。

    数字是最好注解。“合肥高新区已聚集各类人才25万余人,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523人,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合肥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宋道军如数家珍。

    在近日揭晓的2018年“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中,合肥更是紧随上海、北京位列第三。

    从曾几何时的“留不住人才”,蜕变为一个“养人的地方”,在合肥人才版图变迁中,高新区功不可没。

    顶层设计框架下的系统工程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合肥高新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我们始终将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宋道军一言以蔽之。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人才工作成为高新区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引才、育才、留才不再是散落在不同部门的任务,而是科学顶层设计下的系统工程。

    合肥高新区去年9月出台的《合肥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动方案》提出,以“三大工程”为依托开展创新尖峰攀登计划,其中之一就是“实施高端人才固本工程”。

    加快建设合肥国际人才城是“三大工程”之一。在明亮崭新的合肥国际人才城,记者看到,高层次人才出入境和户籍办理、人才分类认定、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重点人才项目申报、创新创业政策咨询等业务窗口和高层次人才交流洽谈区一应俱全。

    “这里设置休闲共享书吧和水吧,为来访的高层次人才提供休闲服务,我们还会在感恩节、圣诞节等西方重要假日组织系列活动,丰富外籍人才的业余活动。”合肥国际人才城办公室主任朱珩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既是贴心细致的服务者,更是放眼全球的猎头。韩舒欣正是在人才城的热情邀请下,来到合肥高新区考察并决定将代谢药物事业落户于此。“人才城对我们的帮助是全方位的,我们只需提供必要材料,省去了很多繁琐过程。”韩舒欣说。

    与此同时,2018年,合肥高新区对扶持产业发展“2+2”政策体系进行了修订和调整,提出未来3年,财政每年安排2—3亿元,加大对高学历人才、高技能人才引进资助力度,与合肥市级政策共同形成“首次安居补贴+每年房租补贴”的全链条补贴。

    栽梧筑渊引龙凤

    龙潜于渊,凤栖于梧。在合肥高新区人才政策中,“广栽梧桐深挖渊”成为第一要务。

    “对于科研人员来说,福利待遇固然重要,但我们更看重的是做科研的条件和平台。”本源量子计算公司创始人、首席科学家郭国平感慨。

    作为一家初创型公司,本源量子的研发团队囊括了中国大部分量子计算人才。郭国平说,在量子计算领域,相较于国际同行动辄百万美元的年薪,国内初创企业的薪资水平毫无竞争力。“但大家选择本源量子是因为这里有平台,合肥深厚的技术积累,以及共同的使命和目标,这些是单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

    如郭国平所说,越来越多的创新平台和载体,让合肥高新区成为人才强磁场。

    宋道军介绍,近年来,高新区全力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类脑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大科学装置建设,并围绕建设“中国声谷、量子中心”目标,聚焦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量子科技等高端产业,加快推进高端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千家,以高端产业承载高端人才。

    于是,王俊峰、刘青松等“哈佛八剑客”来了,利用合肥的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取得丰硕科研成果,其中4位还发起成立了一家新药研发公司,研制出的25种新药目前已进入产业化开发阶段;

    在世界上首次以非克隆技术培养出人体干细胞的俞君英来了,创办了中盛溯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在2018年成功制备出首例中国人群通用型诱导多能干细胞……

    打造优质人才链

    “引才”和“育才”如鸟之双翼,除了千方百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在本土人才培养上,合肥高新区也不遗余力。

    近两年,合肥高新区深入推进“名校引才计划”,如定期组织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企业,赴国内外名校开展引才对接活动。

    宋道军告诉记者,高新区还组织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育行动,支持校企共建人才实训基地,鼓励企业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在关键岗位设立“首席技师”“技能专家”,针对性培养急需紧缺人才,组织开展各类高级研修班和创客学院,分领域、分行业开展专业人才培训。

    “除了核心研发人员,我们这两年花大力气培养了一批工程师,这支人才队伍对我国量子计算产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郭国平说。

    打造优质科研平台和高端产业吸引顶尖人才,围绕顶尖人才锻炼一批结构合理、层次科学的高水平团队,合肥高新区的“养人”之路就这样进入螺旋式上升通道。

    人才,成为科技创新的加速度。我们有理由期待,未来合肥高新区的创新故事会更精彩。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