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12日 星期五
推动新兴和交叉学科发展,践行学术引领使命

高洁雯 魏 秀 李 雪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指出“学科交叉融合加速,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前沿领域不断延伸,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基础科学领域正在或有望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两年后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习总书记对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要求:“科研院所要厚实学科基础,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研究型大学要加强学科建设,重点开展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诚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依靠单一学科研究或仅从一个视角或层面已经很难解决复杂而充满不确定性的科学问题。因此,学科之间的深度交叉融合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突破点。

    纵观科学发展的历史,许多重大突破也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相互渗透而产生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百年来的奖项,半数以上属于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特别是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学科交叉研究获奖成果的比例直线上升。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的学科分支和新增长点不断涌现,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势不可挡。中国科学院学部作为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和学术机构、我国科技创新的“火车头”,正着力推动新兴和交叉学科发展,践行学术引领使命。

    瞄准新兴和交叉学科,系统、深入开展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学部早在“十二五”期间就开展了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工作,从学科自身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出发,研究学科发展规律和趋势,提出学科领域战略布局建议。最初,该工作由学部独立开展,选题多面向传统一级或二级学科。随着科学研究的交叉融合渗透,新兴和交叉学科人才不断涌现,学科发展战略研究逐步由传统学科向前沿、交叉、细分的学科方向转变。不到十年时间,“后摩尔时代微纳电子”“合成生物学”等140多项极具生命力的新兴和交叉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先后开展,占到学部部署的学科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的70%。

    2016年,学部在其“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未来五年,要以持续开展学科发展战略研究为抓手,引领部分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引导中国科学家开拓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继续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合作,加强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的顶层设计,重点关注新兴交叉学科”。这些正在开展或已经形成报告的学科发展战略研究,不但把握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未来方向,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科学家对学科交叉发展方向的独立判断。

    聚焦新兴交叉学科,建设高端、开放、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是学部开展的高层次、开放性学术活动,旨在推动前沿科学理论和技术探索,充分发挥学部对我国科学技术前沿和未来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近年来,学部连续举办了“量子计算”“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数十场新兴或交叉方向的论坛,对相关学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7年,学部创办了“雁栖湖会议”高端国际学术交流品牌,进一步聚焦科学前沿新的生长点和新问题。这种小型精品化会议,采取由中科院院士或与国际某领域顶尖科学家联合担任会议主席的模式,以国际视野推动相关前沿和交叉领域发展,并为我国科学家建立了发出中国声音的重要渠道。

    建立新兴和交叉学科推荐机制,加强院士队伍建设。习总书记多次提到,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对于学部来说,第一要务就是“选人”。因此,在加强院士队伍学科布局总体研究的基础上,关注和重视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人才遴选也是学部推动新兴和交叉学科发展的重要举措。2014年,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修订了院士“章程”。之后根据“章程”,学部在“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中提出院士增选过程中实行新兴和交叉学科推荐机制推荐院士候选人,并对推荐程序和办法进行了细化和改进完善, 从制度上保障了新兴和交叉领域人才的推荐渠道。2015年,学部提出了该次院士增选应重点关注的新兴和交叉领域。之后的每次增选都有新兴和交叉学科被重点关注。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我国正处于新一轮的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世界各主要国家洪流涌动,暗自较劲。谁能在这场科技创新大赛中抢占先机,谁就能赢得主动权和话语权。学部是我国科技大师荟萃之地,应准确把握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继续推动新兴和交叉学科发展,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