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27日 星期三
双腿扎根泥土 方得农民笑脸
本报记者 马爱平 通讯员 满一萍

精准扶贫 科技先行

    “扶贫给贫困户带来生机,但靠自己才能真正脱贫。”3月25日,在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火营果蔬专业合作社,“三区”科技特派员、阜阳师范学院研究员兰伟一边指导合作社突破技术瓶颈,一边对社员说。

    阜阳市颍泉区火营果蔬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成立之初只有几位农民参与。2009年以来,在兰伟等农业专家的帮扶下,合作社突破技术瓶颈,得到了迅猛发展。

    “我们闻集镇的种植面积从不足两千亩扩大到两万余亩,种植技术从隔年不能重茬到5年不换棚,从草莓小镇到打造地方品牌……与兰伟老师密不可分。”颍泉区草莓协会会长、闻集镇草莓产业带头人、颍泉区火营果蔬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张殿兴说。

    “当时我们基础薄弱,技术力量也不足。是兰伟老师提供技术支持,并带着我们一起做项目,这才有了当前的发展态势。”张殿兴说,目前,该社共拥有社员1528名,常年种植草莓面积2400亩,年产值达4800万元。

    颍泉区是安徽省级扶贫重点区,目前草莓年种植面积2.2万亩左右,年产值4.2亿元左右。草莓产业已成为阜阳市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的创新点。

    然而,草莓保鲜期很短,根据栽培品种的不同,一般仅为3—7天,且缺乏可行、可靠的保鲜技术。

    “我调研发现,种植区的一家农户每年腐烂的草莓竟然多达3000—5000公斤。”对此,兰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为延长草莓产业链,兰伟带领团队开始了草莓果酒的探索。他协助阜阳市鸿福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筛选出适宜发酵酿造草莓果酒的草莓品种,组织专家完成了果酒包装、酒庄规划设计、营销策划、果酒降酸、果酒调制等,解决了本乡镇农民近200吨草莓的销售问题。

    “研发出草莓果酒后,我们新增了81户农民进行草莓种植,新增种植就业岗位200余个。兰伟老师采取技术指导和科技培训的方式,先后培养农业科技人员53名,开办草莓栽培技术培训班18期,印发设施草莓栽培技术资料8000余份。帮扶97户贫困户实现脱贫。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与企业联合,以土地入股、田间劳动、技术参与或合作生产等方式,年人均收入达到7000—15000元。”阜阳市鸿福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刘文福说。

    阜阳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兰伟带领的阜阳市第二批产业创新团队,通过帮扶阜阳市殿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颍泉区火营果蔬专业合作社等,构建了草莓脱毒种苗快繁技术体系、创新了高架育苗创新技术体系、建立了“科研单位+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的三级良种繁育技术推广体系,形成了草莓“早、密、简”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打赢扶贫这场攻坚战,科技扶贫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我们需要下硬功夫、啃硬骨头,帮扶农业科技公司、专业合作社,将技术传给农户,能可持续、可发展地帮助农民脱贫。贫困户有了技术,有了工作,就有了知识面的提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贫。”兰伟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