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25日 星期一
变短板为亮点 山东这样探路军民融合
本报记者 王延斌 通 讯 员 马文哲
高性能轻量化材料是山东省军民融合的重点支持方向。图为山东某轻量化零部件基地。本报记者 王延斌摄

    只需借助一台3D打印机,人们脑中的想法就可以转化成实物。近日,3D打印解决方案提供商“鑫精合”的最新项目在山东省潍坊市铲土动工,其“军民融合智能制造工厂”的标签尤为引人瞩目。

    随着国家军民融合战略的实施,众多民企冲到了军民融合的风口上“淘金”,这并不让人意外。自四年前山东省科技厅《关于加快军民科技融合创新发展的意见》推出以来,在山东15.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类似的“民参军”行动风起云涌。得益于顶层设计、平台搭建、技术突破的多重合力,2017年山东军民融合产业一度突破3112亿元大关。

    山东具有军民融合发展的政治基础、区位优势、产业和人才基础,在陆海统筹军民融合的新兴领域具有其他省份无可比拟的资源禀赋优势,完全有条件打造成为“军民融合示范省”——这是众多专家的共识。但与其庞大的GDP数值相比,山东军民融合的规模仍然偏小,在渠道平台和体制机制方面大有潜力可挖。

    如何将资源做成优势,将短板变成亮点?科技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年摸索,山东人形成了自己的心得感悟。

    跨“门槛” 硬核技术是“通行证”

    一颗被用于航空航天的“紧固件”,要经过40多道加工工序、十几道检测、13万次高强度抗疲劳测试,这考验着对技术的精准把握。而要实现上千万的生产“体量”,又该如何做到?

    在烟台钛金科技研发生产基地一号车间,一台连续式温镦机利用高可靠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精确地控制和匹配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加热温度、时间和切料长度等加工关键参数,可一次性生产出多个配件“雏形”,经检验合格,再进入下一道工序继续加工。将传统工匠技艺与现代智慧工厂结合,钛金科技将小物件做成大产业,成为军民融合市场中的明星企业。

    “因为缺乏与军工单位的紧密联系和有效对接渠道,民企的产品很难顺利进入军工行业。”这是山东某国家级高新区科技局局长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毋庸置疑的是,军工行业准入门槛确实较高。

    科技日报记者采访过多家“民参军”企业,在他们看来,民企与军工之间,是开放性与保密性、宽松监管与苛刻要求之间的差距。领域不同,标准不同,造就了“门槛”的存在。

    在山东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看来,要跨过“门槛”的办法很多,但畅通的沟通平台和独特的产品技术首当其冲,特别是过硬的核心技术才是“通行证”。

    据统计,济南市军民两用技术产业规模约占山东全省的40%,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这不容易。看看他们的军民融合企业名单:中国重汽集团、萨博特种车、中鲁特种车公司在军用车领域首屈一指;浪潮集团、乾云科技、济南半导体所等为维护军用信息、保密服务等提供帮助……

    这些企业,跟“鑫精合”和钛金科技类似。它们作为细分行业内冠军级别的企业,有着畅通的渠道,“干硬仗”的实力,更自信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产品。

    “两手抓” 资金政策都给足

    遥感卫星在业内被俗称为“天眼”。这一看似遥远的高科技,如今已经来到你我身边。

    去年2月份,中国航天513所与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共同成立了“山东遥感卫星应用技术融合创新中心”,它如何为政府、行业部门和大众提供服务?中国航天513所副所长宋光磊打了一个比喻:“比如说海上溢油时,海上溢油的面积、形状、位置,还有溢油扩散的运动的轨迹等这些信息都可以通过遥感卫星提取出来,为制定清污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一方面要通过市场手段配置资源,另一方面通过政府手段引导、保障,这是山东在军民融合领域的典型做法。记者了解到,从2015年起,山东省科技厅连续实施“军民融合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累计投入2.07亿元扶持130项军民融合项目,目前已获批国防及国家发明专利229项。

    当然,有重点的精准扶持背后,是政府“四两拨千斤”的制度设计。

    在潍坊市坊子区军民融合产业园,政府引进民企——山东鉴川新材料科技公司为母公司,负责园区的运营管理和项目的考察、筛选、投资;根据项目需要,又控股成立若干子公司,负责具体项目的运营管理。目前,该公司引进了投资5亿元的纳米自修复防腐新材料项目、投资3亿元的激光快反镜项目、投资8亿元的微波光子雷达项目……同时,园区采取“政产学研金”合作模式,借助总装备部和中科院过程研究所策划运营团队,搭建了“技术+资本+市场+运营”的军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2个月的时间实现4个项目快速落地。

    在军民融合的大文章里,政府不缺位,不越位,“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永远是不二法宝。

    破“藩篱” 改革做好“融合”文章

    作为潍坊高新区的一家高成长性企业,新力超导团队在山东省科技部门的撮合下,与中科院高能所超导磁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向超导磁体发起冲击,最终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改变我国医院核磁共振设备长期依赖进口、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

    如今,作为山东省军民融合龙头企业,尝到了甜头的新力超导在超导技术领域与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中国科学院电工所、东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展开合作,在医用超导核磁共振和工业用超导磁分离装备等领域进行超导技术研发攻关。

    做大军民融合文章,山东有着“先天不足”。正如山东省国防科办军民融合处处长龙希江所言:“中央军工集团在山东布局的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较少,我省缺乏整机制造和系统集成单位,军工经济和军民融合产业规模不够大。”

    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山东在体制机制上破除藩篱,推动开放共享等深度融合。比如青岛西海岸新区规划建设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创新军地联合论证、共同投资、收益共享等合作模式,一下吸引十二大军工集团和涉军涉海大院大所,目前已有哈工程船舶科技园、中科院轻型航空发动机等项目建成投产。

    记者了解到,山东已经将科技军民融合纳入到科技发展总体规划中,深化改革;并将科技军民融合作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鼓励示范区各个高新区在事权范围内制定政策,先行先试,趟出一条自己的路子来。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