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01日 星期五
称职的人大代表 不能闭门造车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中心主任蔡卫平代表谈履职

代表委员履职一年间

本报记者 陈 瑜

    参加传染病防治法执法检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宣教传染病防治知识……履职一年,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中心主任蔡卫平感慨:“平台变大了,责任更重了,要求更高了。”

    去年由于准备时间太短,来不及到更多地方调研、更深入地了解情况,蔡卫平提出了两个与本身工作关联性大的建议。

    多到基层调研,察民情、听民意,蔡卫平今年带来的四个建议里,有了更多调研的“影子”。

    参加传染病防治法执法检查,是蔡卫平2018年的一项重头工作。“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看到201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及将进行该项工作,我当即主动请缨。”

    蔡卫平有着30多年临床经验,已治疗超过两万名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参与过无数次传染病疫情的处置。2018年7月参加在广东开展的执法检查时,蔡卫平深入基层了解更多情况。

    作为曾全程参加2015年中东呼吸综合征病人处置的专家,蔡卫平结合检查情况,谈及法律中的一个漏洞。

    “当时速度很快,香港那边一通报,这个人从深圳过关了,后来找到这个病人,并把和他一起乘车、那天晚上一起吃饭的都找出来了,在一个酒店隔离观察7天,没事了再放出来。”但蔡卫平说,如果有人告状可能会输。因为传染病防治法只授予在甲类传染病流行时可采取这种措施,对一个新的传染病采取强制隔离措施,于法无据。同样,在阻止埃博拉病毒传染源入境时,会面临同样的尴尬。

    早期将病人和密切接触者隔离起来,对控制传染病扩散有很大帮助。检查中还发现,一些新发传染病刚开始流行时,因为不算是国家法定传染病,当地没法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导致错失最佳时机。

    这次蔡卫平提出的建议之一是修订《传染病防治法》:没纳入本法规定的新突发传染病发生时,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有权决定对疑似感染者、密切接触者采取强制隔离措施以控制其流行。密切接触者被隔离期间,其生活费由地方政府承担。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前,蔡卫平曾是广州市人大代表。

    从市人大代表到全国人大代表,蔡卫平觉得二者最大的变化是,思维方式要突破区域限制。

    将村卫生站全部纳入公办,这是蔡卫平以前当市人大代表时不太关注的领域。

    这是一次参加广州与清远产业对接调研的“副产品”。

    “国内不少地区村卫生站仍然是村办或者承包给私人,不利于筑牢最基础的公共卫生防线。”蔡卫平说,自己平时工作也很忙,除了几次专门调研,建议内容更多源于平时的积累,比如到粤东、粤西讲课时会顺道去调研当地的村卫生站。

    去年旁听的一场庭审,一名审判前被羁押了一年多的未成年人至今让蔡卫平感叹:“跟着学坏了,沾染了很多不良习惯。”

    “清华大学教授付林案中,付林被关押1年多后案件撤诉,但对其科学研究造成巨大冲击。”针对这个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蔡卫平提出建议,如何防止羁押权滥用、保护嫌疑人的权利。

    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曾引发热议。

    自认懂医疗不太懂法律的蔡卫平在微信群里,征求法律界、生物学专家意见。这次他提出建议,我国应尽快研究制订一部符合我国人民和人类利益、有约束力、有威慑力、切实可行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法。

    回首履职一年历程,蔡卫平再次强调自己的理念:想要当好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可不能闭门造车!

    (科技日报北京2月28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