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01日 星期五
观点速递

    把兴奋剂当“聪明药” 折射药品管理漏洞

    目前“聪明药”流通的隐秘渠道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内,如医生处方造假导致药品流出;另一方面是走私。无论来自哪一种渠道,折射出来的都是重视不够、制度不严的问题。以处方造假为例,尽管按规定利他林的处方要保存3年,且每一批次的药品都可追溯,但如果处方本身就是假的,保存、追溯又有何意义?此外,在制度设定方面,目前对利他林的监管也远不如杜冷丁等麻醉药物。杜冷丁、芬太尼贴剂等麻醉药品,在患者使用后,医院必须回收针剂,之后才能开具下一次的用药,但利他林并无相关要求。

    ——斯远(《光明日报》)评一高三女生因服用“聪明药”出现身体异常

    换脸与识脸

    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人脸交换技术实际上是对正在推进的人脸识别技术一个沉重打击,如果人工智能不能识别换脸后的假脸,真正的人脸识别技术就会陷于停滞,人工智能走入人们的生活也将受到限制。这实际上就是在逼迫人们以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来应对,要利用人工智能来对付人工智能,攻破这个以人之矛攻人之盾的自相矛盾。现在,日本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可以通过微小的细节去发现线索,让人脸识别人工智能可以区分换脸技术制造的假视频。这实际上也是矛与盾两种人工智能的较量和比拼。当然,在有效识别假视频的人工智能软件研发出来并应用之前,目前当然需要禁止深度换脸技术的使用,不过这只是权宜之计;另一方面,也需要结合多种方法,如人工识别、信源调查和交叉核实等多种方式来判别视频的真伪。

    ——张田勘(《北京青年报》)评人工智能深度换脸技术DeepFakes引发争议和担心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