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30日 星期三
贵州打响科技洼地突围战
有一种创新叫“敢为人先”

本报记者 何星辉 实习生 洪 永

    一方面,着眼于同步小康、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让科技创新“接地气”;另一方面,敢“闯”敢“创”,科技创新敢为人先。贵州,打响了一场科技洼地突围战。

    去年,贵州省科技进步贡献率48.68%,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指标,特别是在研发投入强度上一改多年徘徊状况,和高新区创新能力指数一道,增幅跃居全国第二。

    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贵州要走的是一条不同于东部、有别于西部其他省份的特色科技强省之路。贵州省科技工作会议召开之际,科技日报记者试图解码贵州科技创新。

    打破常规,让医生把论文写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27岁的张国林患痛风病达10年之久,由于未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已致严重的并发症,不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一度生命垂危。

    原本正值壮年,却因病返贫。在定点帮扶过程中,贵州省科技厅工作人员发现,像张国林这样的例子为数不少。在剑河县广大农村地区,山高坡陡,自然条件恶劣。有些贫困户患了病,只靠土方草药,最终小病拖成了大病。

    贵州省科技厅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当地实际,创新帮扶方式。于是,一个临床医疗科技专项在剑河县启动实施。

    通过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摸排,贵州省科技厅确定其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1380人作为帮扶对象,经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和剑河县人民医院签订协议,组织省内外医疗专家对帮扶对象开展针对性治疗。

    为此,贵州省科技厅提供了600万元的专项帮扶经费,希望在专家团队的努力下,一部分病患完全得以治愈、一部分病患恢复劳动能力、一部分病患能实现生活自理。

    临床医生往往工作量大,靠写论文、做项目的方式评职称十分困难,而在很多贫困地区,又缺少深入一线开展医疗扶贫的专家,贵州省科技厅敢于打破常规,在临床专项实施过程中,以“不看论文看疗效”进行考核,鼓励专家把论文写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专家团队成员、贵州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罗建华多次奔赴剑河,为帮扶对象把脉看病。如今,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张国林的病情基本上得到了控制,“这样的扶贫方式不仅直接有效,而且非常接地气……”

    大胆探索,技术榜单收获创新资源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就来什么人。2017年以来,贵州省通过技术榜单制,将制约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凝练出来,面向社会公开“张榜”,引来各路英才“揭榜挂帅”。

    在2017年4批10个技术榜单的基础上,去年,贵州省科技厅又新发布了3批6个技术榜单,这些技术榜单少设甚至不设论文考核,鼓励科技人员解决实际问题,大大强化了科技创新对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的引领作用,也推动了科技创新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上的加持赋能。

    传统上,各地科技经费只向本行政区域单位开放,科技工作者要在规定的项目指南范围内提出申请。贵州省科技厅打破这一传统惯例,在全国首创技术榜单制,通过揭榜挂帅,跳过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长周期,直接引进智力资源和前沿技术,打造出了“没有围墙的科研院所”。

    素有“江南煤海”之称的贵州,煤炭探明储量549亿吨,但喀斯特地貌让贵州煤层赋存条件复杂、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严重,煤矿开采条件相较北方煤炭省份差,煤炭产量也不尽如人意。为了提升煤矿开采智能化水平,去年,贵州省科技厅投入近亿元,发布了薄煤层急倾斜煤层机械化开采技术、煤矿井下少人或无人采掘系统、矿井设备小型化轻量化技术三个技术榜单,力图以科技加持解决贵州燃“煤”之急。

    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刘盛东说,当前,煤矿采掘自动化、智能化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国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发达国家是齐头并进的,啃下这个技术难题,对贵州煤矿采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从公共大数据隐私与安全保护,到政务大数据“聚通用”核心技术瓶颈,再到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技术榜单制破解了一批核心技术难题,为贵州的科技创新注入了暗能量。

    科技创新,为贵州区域发展破题突围

    首次在科技计划中设立临床专项,启动科技助力精准医疗扶贫试点;首次通过软科学指南组织科技体制改革重大问题攻关,为科技体制改革进行理论准备;首次与民营企业共同出资组建股份制、跨学科的新型研发机构,吸引省外资本和智力资源……梳理2018年的“成绩单”,人们不难发现,贵州科技创新有不少“敢为人先”之举。

    绝不能关起门来搞,科技创新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特别是在贵州这样一个科技资源薄弱的省份,如何借力突围,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科技创新之路?唯有大胆创新、敢试敢闯,在机制上破题放活、自我革命。

    过去,靠拼资源、拼资本、拼劳动力,而现在,科技创新才是引领区域发展的第一动力。如果依赖传统的发展路径,贵州的经济增速或许难以保持现有的“加速度”。

    近年来,贵州省进行了大胆探索。通过“黔灵计划”和技术榜单制,加大对三大战略行动和县域经济的科技供给;聚焦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发展需求,着力攻克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迭代升级;在科技体制改革、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更是使出了不少新招和实招。

    打造特色科技强省,贵州任重道远,唯有更加敢“闯”敢“创”,才能为区域发展破题突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