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30日 星期三
赤牛坬村:黄土坡上的民俗科学园

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史俊斌

    寒冬腊月,黄河边上尽管寒风肆虐,寒气逼人,赤牛坬村却游人如织。

    1月26日,央视7频道《丰收中国》栏目推出“陕北赤牛坬过大年”风情片,让赤牛坬村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陕北榆林市佳县位于秦晋黄河峡谷西岸低矮土石山区,农业生产基本上是广种薄收、靠天吃饭,大部分农民住的还是土窑洞。赤牛坬村距离县城上百里地,自然资源匮乏。以前全村260户、近千名总人口中,常住人口不足百人,且多为孤寡老幼、病弱智残者。

    “伴随着城镇化这一发展趋势,很多传统村落衰败,但有些村子却可以保留下来。我们从哪里来?那些毫不起眼的老家具、旧物件聚集起来,就构成了我们黄土文明的基因库。”赤牛坬村籍返乡干部、原榆林市人大副主任、市城建局局长高永东说。于是,在赤牛坬村建立民俗科学博览园的想法应运而生。

    如今走进赤牛坬村,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由上百孔窑洞组成的层窑叠院式“窑洞布达拉宫”,民俗科学博览园里10个展馆共陈列各类民俗物品5000多件,有纺线车、土布衣、犁杖、旧木桶、打火器等,这些曾在农村发挥过重要作用的生产、生活用具,对于现在的人而言非常稀罕。山东游客冯先生告诉记者:“来到赤牛坬,仿佛坐上了时空穿越机,既欣赏了黄土农耕文化,又对先辈们过去的艰难生活感同身受,让这一代青年人更加懂得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赤牛坬村委会主任高喜伟分享了其发展乡村游的体会:“通过实景演出‘活化’记忆,‘物化’民俗,‘普化’科学。”

    特色炖羊肉、红枣宴和杂粮养生餐是赤牛坬村给广大游客烹饪的美味大餐。此外,赤牛坬村以黄土高原农耕文化为主题,精心打造了《高高山上一头牛》和《又是一年春满园》等乡村原生态大型实景演出,让村民变演员,村台变舞台,农具变道具,男女老少齐参阵。参与演员全部为本村村民,约120余人,最大年龄80多岁,最小年龄只有6岁。这些实景演出真实地再现了过去的生活,犹如一幅大笔泼墨的民俗画卷,高亢激越的劳动号子,凄美纯真的男女爱情,感天动地的祭祀活动,如泣如诉的天籁之音,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于是山峁峁上,圪梁梁上,山沟沟里,站满了游人,挤满了常客。近三年来,来赤牛坬村的游客累计突破20万人次,村集体年纯收入也超过50万元。

    独具特色的黄土高原民俗、原生态的实景表演……这些都成为游客们蜂拥而至的内生动力。如今,赤牛坬村斩获“中国美丽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文明村”等称号,正在冲刺国家4A景区,创建全国优秀科普教育基地。

    “春赏枣花美,夏乘枣树荫,秋品油枣香,冬踏枣林雪。”中共佳县县委书记刘生胜对记者说,赤牛坬的崛起再次印证了陕北人民的智慧,佳县人民在脱贫摘帽中努力实现科学致富奔小康。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