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11日 星期五
“得其意而忘其形”的博物馆

时光机

杨 雪

    作为一个博物馆爱好者,我去过很多国家、城市的博物馆。过去几年,我常常拿博物馆水平的高低作为坐标,来衡量这个城市或国家的文明程度。但还没细想过二者之间的联系,直到前不久在第32期科学咖啡馆上,听了中国自然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徐善衍先生关于科技类博物馆的讲座后,方才豁然开朗。

    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馆是亚历山大博物馆,于公元前280年左右在埃及亚历山大建成。当时,埃及国王在亚历山大宫殿内开辟了珍藏古器物的地方,陈列着哲学家雕塑、天文学仪器、医疗器具、象牙、动物皮毛等,还设有修道院、演讲厅和动物园、植物园。亚历山大博物馆是埃及亚历山大的古典知识中心,是古地中海世界的教育、科研和文化中心,欧几里德、阿基米德都在此工作过。公元270年,博物馆的建筑被毁,但其教育兼研究功能一直持续到5世纪。

    近代科技类博物馆大致经历了三种样态的演化。第一类是自然博物馆,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欧洲。基于传统博物馆的收藏理念,收集和展示天文、地质、植物、动物、古生物和人类等方面具有历史意义的标本,逐渐发展为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公共场所。近代创立最早的自然博物馆可能是始建于1683年的英国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馆,然后是1716年建立在圣彼得堡的矿物学博物馆、1753年建立在伦敦的大英自然博物馆、1794年建立在巴黎的法国国立自然博物馆等。纽约的美国自然博物馆、布鲁塞尔的比利时皇家自然博物馆、斯德哥尔摩的瑞典国立自然博物馆、东京的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等,也都是世界上较早的一批科技类博物馆。我国最早的自然博物馆,是法国天主教传教士于1868在上海徐家汇创办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原称徐家汇博物院),藏品以动物标本为主。

    第二类是科技工业博物馆,收集、展示与技术和物理科学相关的收藏品。最有代表性的是始建于1794年的法国工艺与科技博物馆,自称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技遗产博物馆”,主要展示了机械、能源、通讯、建筑、材料、科学仪器、交通运输7个领域的技术革新。随后,英国、德国、美国也开始收藏、展示其工业革命内容及相关技术知识产品、工匠技艺。行走在欧洲的城市,会发现这类博物馆非常多——未必规模有多大,但足以让人开眼界、涨知识。例如,伦敦的格林尼治天文台就有个小型展厅,伦敦塔桥也有个地下展厅,用来展示机械原理。

    19世纪20年代前后,工业革命奇迹般地改变了社会面貌。有些国家的博物馆开始尝试展示这些内容,世界博览会应运而生。各国以举办国际博览会的形式,展出与生活相关的科技、产业成果,借机展示本国技术实力。他们很重视以多样化的形式吸引观众参与体验某项科学技术,传递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后来,这些博览会逐渐演变为科学中心,进而发展成目前的综合型科技馆。这类科技馆突破自然博物馆和工业科技博物馆的局限,多方融合一些紧扣时代问题的内容进行展示,注重向公众传播科学思想、科学精神。

    博物馆是展示科学精神的窗口,而建设、发展博物馆的理念本身,其实也是一个科学精神的命题。特别是随着科技、工业扩展领域越来越宽,细分越来越多,所需展示的内容越来越庞杂。博物馆的使命应是就某个领域深刻揭示发展历程,并不断向专业化发展。正如徐善衍所说,一流的博物馆要“得其意而忘其形”。的确,看过那么多博物馆,往往是布展精细、系统、深度、充实的小型博物馆能令人回味良久。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