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7日 星期二
自立科技门户 银行转型新姿势
视觉中国

本报记者 刘园园

    中国民生银行旗下的民生科技有限公司11月初正式发布金融核心系统、金融智能系统、用户感知系统、金融生态系统等4大系列仿生金融服务(BioFaaS),其中应用了分布式架构、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多种技术。

    这些金融产品可以说是当前银行业努力转型升级的缩影。不过,比这些金融服务产品更值得关注的,是它们所代表的银行业新趋势。原因在于其开发者并非互联网金融公司,或者其他技术公司,而是由银行专门成立的面向金融业务的科技公司。

    应对银行转型的焦虑

    正如民生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蔡膺红所言,最近科技金融的发展有了新苗头:一是一些互联网金融公司不再做金融业务,而是转而发展支持金融业务的科技;二是银行纷纷成立自己的科技公司,除了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银行都在此之列。

    “银行成立金融科技公司是未来的趋势。”南京银行首席信息官余宣杰说,南京银行在两年前也成立了金融科技公司。

    这一趋势折射出银行业的焦虑。

    “科技给传统银行在客户服务、产品设计、运营模式、风险控制等方面推进改革,带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来概括银行业的处境: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的银行,会改变固有的经营理念和业务模式,将自己重构为数字化、智能化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相反,错过这一改革机遇的银行则面临着被洗牌的风险。

    继续以传统的姿态来应对这一战略机遇期,是远远不够的。民生银行总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民生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牛新庄道出背后原委。

    “传统的银行都有科技部门,但是这些科技部门会受制于几个因素。”牛新庄说,一是有限的科技资源和无限的业务需求之间的矛盾;二是银行的很多业务需求是条线式、割裂式的,分散的业务需求不能聚焦;三是在传统的银行中,技术人员所面临的机制体制问题,比如招聘流程有时长达半年。

    在这些背景之下,一些银行为加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开始主动从自己内部的体制机制入手,由它们成立的金融科技公司便带着使命应运而生。毋庸赘言,这些金融科技公司的角色也十分清晰。

    牛新庄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民生科技有限公司的定位首先是提升技术和服务能力,服务中国民生银行的主要业务。在此过程中,会逐步将系统化产品推向市场,面向中小银行进行产品输出。这家公司的未来目标是可以直接帮助中小银行运营金融业务。

    变革不仅仅需要技术

    与互联网金融公司或其他科技公司相比,由银行成立的金融科技公司,既有自己的优势,也有一定不足。

    “互联网公司的技术储备、技术积淀比较好,但是服务能力是欠缺的,业务理解也是欠缺的,这是它传统的缺陷。”TalkingData创始人崔晓波说。

    华为CTO办公室首席架构师黄大川认为,与科技公司相比,银行所成立的金融科技公司对银行业务和银行的数据积累具有更深的了解。他认为这类的公司能够解决银行在转型中所面临的体制机制问题,因此十分看好。

    在牛新庄看来,过去科技对金融的改变,更多是基于感知层,或者更多是基于渠道端,根本没有深入到银行的内部,没有对银行进行全流程的变革,没有对银行进行端到端的变革。而这些变革,不仅仅需要技术,更多的是需要数据以及银行各部门之间的协同。

    “我们比所有的科技公司更了解银行用户,更了解银行的需求和想法。”牛新庄认为,这种先天的金融基因,是银行成立的金融科技公司所具备的不可比拟的优势。

    牛新庄举例说,要开发一个应用在银行的技术系统,很多时候其难点不在于写代码本身,而在于清楚地了解场景需求。科技公司在帮助不同银行开发产品时,需要对方一个一个地提供场景需求。但对金融科技公司而言,银行的这些场景需求是现成的。

    这一点,在民生科技有限公司最新发布的金融服务产品中也能看出来。

    以其中的金融核心系统为例,洪崎介绍,当前银行业科技系统普遍采用传统的集中式架构,运算处理能力和扩展能力均无法适应未来高速增长的业务发展要求,且存在安全可控风险,运营成本高昂。

    而BioFaaS金融核心系统则基于金融场景优势,提供了银行业分布式解决方案,这种方案可轻松应对“双十一”这样的海量交易场景,也使目前单账户运营成本由2.2元降低到8分。

    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还体现在另一方面,就是产品在输出之前往往已得到检验。

    “有些产品,即使目前不输出给其他银行,我们自己也是需要开发的,也要放在我们的系统中去实践和运行。”牛新庄说,未来在向中小银行输出时,这些产品只需要留出标准的适配接口,就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对接。

    合作才会赢或成常态

    与科技公司相比,金融科技公司的短板则在于技术实力偏薄弱。

    余宣杰介绍,对此南京银行的做法是,让其旗下的金融科技公司与蚂蚁金服合作,引入蚂蚁金服分布式云计算、数据库等相关技术,然后根据银行的需求搭建了账户体系、聚合支付、网贷、理财等相关应用。

    余宣杰将这种做法称为“连接”,即连接先进的技术公司,同时服务母行、赋能中小银行,促进它们的业务发展。

    “术业有专攻。银行所成立的金融科技公司,更侧重于应用技术,而不是研发技术本身。”牛新庄认为,研发国产数据库这样的底层技术,是国内顶尖科技公司所扮演的角色,并非金融科技公司应该涉猎的范畴。在金融场景和金融系统的技术应用上,金融科技公司反而具有优势。这种在顶层技术的长处,可以弥补其在底层技术方面的不足。

    不过金融科技公司与科技公司之间的联手将成为常态。与南京银行的做法类似,民生科技有限公司也采取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做法。这家公司已经与华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联合研发分布式数据库,此外它还与科大讯飞、中国移动物联网等科技公司展开了合作。

    对于科技金融领域的两类企业,Gartner研究副总裁孙志勇分析说,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路径是“互联网+”,它们的角色是以科技为引领,用科技驱动传统行业变革。而银行机构成立的金融科技企业则是“+互联网”,后者是传统机构或企业利用既有优势和行业门槛,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转型和发展。

    崔晓波则坚信,未来科技金融领域的发展趋势是分层。由于不同企业的基因和能力各不相同,它们会出现分层发展态势,最后形成合作矩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