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0日 星期二
让国际合作在科研中迸发汇集效应
——专访英国励讯集团及爱思唯尔细胞出版社高层管理者

    本报记者 华 凌

    11月14日,在北京召开的2018中国(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开幕式上,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与全球领先学术出版机构爱思唯尔旗下细胞出版社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宣布共同启动“前沿科学创新合作计划”,共同打造学术交流平台,建立学术交流机制,汇集全球科学和创新领域的顶尖人物,围绕前沿科学发展趋势增强合作与交流。

    期间,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英国励讯集团公司事务全球总裁、爱思唯尔董事长池永硕和细胞出版社出版总监李统胤博士。

    为科学家搭建沟通平台

    今年5月,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与英国励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励讯集团的主要业务板块中以爱思唯尔最为知名,《柳叶刀》《细胞》等全球权威学术期刊均是旗下出版物。

    池永硕表示,将在落实之前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借助海外创新资源平台,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大数据的分析能力,进一步深化与北京在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技术发展趋势分析、科技创新信息及研发服务、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合作,支持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

    而此次细胞出版社与北京科学技术委员会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意味着将其衔接的全球领先科技创新资源引入北京,推动创建前沿科学国际合作创新资源库,为国内学术科研机构和企业搭建与世界顶级学术期刊对话交流的平台。

    “与北京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合作对于细胞出版社来说意义重大,我们有着共同的愿景和目标,通过整合双方资源和专业领域的优势,将加速合作目标的实现。借此次合作契机,将为科学家们在北京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聚集世界级的科研机构,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交流。”李统胤向记者表示。

    大幅提高科研产出影响力

    池永硕提出“科学研究的汇集效应”理念。他认为,合作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通过国际合作和校企合作,可以大幅提高科研产出的影响力。

    池永硕进一步指出,现在通过科研的合作,不同的国家和组织可以相互结合,这种合作可以带来非常大的成果,产出绝对是大于每一个实体单独相加或者是自己独立的行动所成就的总和。

    而对于研究合作,他认为现在有两种,一是国际的研究合作。例如,从中国出版物的数据来看,中科院、北大和清华的一些合作,30%的出版物和论文都是国际性的论文,在全世界的影响力颇高,而这种影响力基本上是每个机构单独做的影响力的两倍,还是在没有合作情况下发表论文影响力的3.4倍。在其他国家地区也是如此,比如美国麻省理工、英国剑桥、新加坡国立大学也有相关数据。

    二是产学研的合作。此次大会的主题是技术转移,我们把知识从学术界转移到世界并且放到市场当中。正如美国20世纪70年代,3万个专利只有5%经过认证,而到了80年代政府通过拜杜法案,让大学与区域领域合作,促使这些发明进行产业化。由此,大大刺激了知识产权、专利的商业化。

    “因此,不同的国家和组织机构之间的汇集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更加重要的结果,无论是影响力还是质量上都能超越每一个单体所能创造之和。为了促进今后的科技创新和发展,让更多私营和公共领域的科研接触合作,可以说此次技术转移大会提供了恰逢其时的关键时刻,因为世界各地都在探索相关技术的政策和战略,这也正是我们真正能够培育出创新所需要的。”池永硕强调。

    促科研成果转化为改变世界的力量

    据介绍,几十年来,细胞出版社一直致力于传播全球最重要的科学发现,通过促进科学家之间及整个科学界的思想交流,助力各科研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近年来,还将专业领域拓展到物质科学领域,包括化学、能源、材料、可持续发展及环境科学。

    李统胤表示,细胞出版社一直与中国科学家携手推进科研工作,帮助他们将最具影响力的新知识和新思想传递给全球科学界和大众,促科研成果转化为改变世界的力量。

    具体到此次启动的“前沿科学创新合作计划”的具体实施内容,李统胤博士介绍,计划将从双方共同组织一系列会议开始,力求探讨科研领域的政策及基础建设等话题,就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领域的关键性科研议题进行深入沟通,同时还包括对新一代科研工作者的教育和培训,推动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

    最后,李统胤表示,北京拥有全中国最好的大学,也有着朝气蓬勃的产业,因此,能够在北京——这座中国科学研究的中心城市与北京科学技术委员会达成战略合作,是细胞出版社的荣幸。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