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4日 星期三
年入80万才算富,广西大榕村靠什么
本报记者 江东洲 刘 昊

乡村振兴

    金秋时节,徜徉于广西荔浦市砂糖桔(核心)示范区的千亩果海,处处是醉人的绿色,空气中弥漫着砂糖桔树特有的清香。登上“桔香阁”观景楼俯瞰,远近村庄几乎全被翠绿色的砂糖桔树覆盖,绿野连绵不断,美不胜收。

    “从现在挂果的情况看,预计今年会有一个好收成。”正忙碌着管护果树的果农潘信海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他家里一共种了20多亩砂糖桔。

    依托砂糖桔(核心)示范区,广西荔浦市修仁镇大榕村以科技兴农调结构、科技创新促发展、科技富民增收入,科学发展砂糖桔产业,全村走上致富道路。

    科技引领农业绿色发展

    “别看我们村的砂糖桔产业现在发展得挺好,这中间也经历了一些曲折。”大榕村党总支部副书记许广勋说。

    很多年前,大榕村的经济作物以夏橙为主。2000年左右,为了丰富种植品种,村里一些外出打工的村民从广东四会引进了砂糖桔。

    刚刚开始种植的时候,看着满树的花,却不结果,这让村民陈琴很是着急:“一开始我们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后来一看情况不对,赶紧想办法,最后还是市农业局和科技局的技术人员帮我们解决了问题。”

    环割保果、以梢控梢、盖膜防霜……在荔浦市科技和农业部门的支持下,大榕村的村民慢慢找到了种植的门道,砂糖桔的收成也一年一年稳定起来。

    目前,陈琴家里种植了140多亩的砂糖桔,2017年挂果80多亩,产量达38万斤,产值100多万元。

    荔浦市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高级农艺师韦宗便告诉记者,近年来,大榕村依靠科技发展砂糖桔特色产业,全面推广“三诱”(诱虫灯、诱虫板、性诱剂)绿色植保技术防治病虫害,使农药用量减少30%以上,柑桔黄龙病发病率控制在1%以内,推广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面积550亩,挂果树防寒盖膜100%,还引入了无人机喷药等先进生产方式,实现了科技引领农业绿色发展。

    大雪到大寒节气,要施采果肥,进行冬季修剪,预防冻寒……在大榕村的村口,立着一块绿色的牌子,上面写着“荔浦市砂糖桔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操作规程”。“果农一看就明白。”韦宗便说。

    专业合作社带动果农抱团发展

    “表面不‘起砂’的砂糖桔不叫砂糖桔,正宗的砂糖桔表面有很多凸点。”在荔浦富民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级农艺师潘健熙教起记者分辨砂糖桔。

    着色起砂是关乎砂糖桔品质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果实生产的“最后一公里”——品质问题?

    近年来,大榕村通过引进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试种抗病、迟熟砂糖桔新品种,建立了以荔浦市科技局、农业局和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主的科技示范推广体系。

    “专业合作社带动果农抱团发展,统一农资采购、统一绿色防控、统一果园管理,建立起了无公害柑桔生产基地,主要目的是提高砂糖桔的品质。如果每一次打的农药不统一,砂糖桔的口感也是不一样的。”潘健熙说。

    现在大榕村每年举办技术讲座或技术培训班5期以上,培训果农1000余人次。“每一次,农业合作社邀请专家在镇政府的四楼会议室开展种植技术培训,会议室都会爆满,连走廊都挤满了人。”潘健熙说。

    通过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民”的经营模式,大榕村形成了以桂中周氏顺发食品有限公司等25家区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亮靓果业等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产业经营平台,推动砂糖桔产业一体化发展。

    专业化种植模式辐射周边

    “大榕村产业成效显著,模式经验可供借鉴。”荔浦市科技局局长廖克泓说,大榕村科技化、规模化、专业化砂糖桔种植模式已辐射全市乃至广西柑桔种植,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有着重要作用。

    据统计,目前大榕村60%以上的农户都在邻近金秀、蒙山、平乐、临桂等地租地种植砂糖桔,截至2017年底,大榕村民利用本村责任田地与外地租包别人的田地种植砂糖桔,面积突破25000亩,挂果面积达10000亩,产量达4万吨,人均可支配收入超5万元。

    如今,砂糖桔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摇钱树”“致富果”。许广勋告诉记者,大榕村涌现出一大批种植收入超百万元的致富领头人,“二十(万)三十(万)才起步,上了五十(万)算小富,八十(万)以上才算富,一百两百(万)不在少数”成为了当地流行的顺口溜。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