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2日 星期一
放马南疆,喜看八桂壮美新画卷

辉煌60年·壮美新广西

    本报记者 江东洲 刘 昊 实习记者 崔 爽

    开栏的话 奋进60年,壮美新广西。60年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广西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守望相助、亲如一家,团结一致谋发展,齐心协力搞建设,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八桂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今天起,本报开设“辉煌60年·壮美新广西”专栏,推出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报道,集中展示6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历史性变化。

    桂花飘香的深秋时节里,行走八桂。

    现代化的南宁东站,动车飞驰穿梭,奔向全国各大城市。从1957年南宁到北京坐火车70个小时到今天乘坐动车仅需13个半小时,广西高铁营运里程位居全国前列。

    海阔天蓝的北部湾畔,千帆竞发,集装箱林立。在北部湾港防城港区,一辆辆大型集装箱装卸车来回穿梭,成排高耸的桥吊正从挂着不同国旗的货轮上有序地装卸货物。

    秀丽的桂林漓江两岸,水更清,景更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乘船沿江顺流而下,饱览融奇峰倒影、碧水青山、渔翁闲钓、田园人家之美于一体的百里山水画卷。

    从北部湾畔到苗山瑶寨,山河入画,处处生机;从南岭山脉到右江河谷,城乡锦绣,朝气蓬勃,让人强烈感受到今日的广西,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和睦,边疆巩固安宁,人民安居乐业,也展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产业迈向高新精尖

    天高云淡,沃野飘香。在八桂大地最美的季节,广西壮族自治区即将迎来成立60周年大庆。

    1958年3月5日,承续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广西壮族自治区宣告成立。“60年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八桂大地从此开启了发展的新篇章。”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说。

    金秋十月,走进柳钢冷轧板生产车间,无人天车在高空行走,抓取钢卷,运送到指定位置码放。这些高附加值钢材将被用于汽车、能源交通、桥梁建筑等行业,在国内外拥有广阔的市场。

    “经过60年的积淀,柳钢已发展成为我国华南、西南地区最大、最先进的钢铁企业。”柳钢集团董事长潘世庆说,柳钢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企业发展,平均每年研发新产品在10个以上,港珠澳大桥、鸟巢、三峡工程、贵州天眼等诸多超级工程都使用到柳钢钢材。

    而60年前,广西基本保证自给的只有肥皂、日用玻璃、酒精等12种产品,半自给的只有机制纸、卷烟、灯泡、卫生衣等8种产品,大多数日用工业品都依赖区外供应。

    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同成长的柳钢,其60年来的巨变见证了广西经济发展的点滴进程。60年来,广西根据实际区情,推动各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促进产业不断升级、产业发展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为广西经济建设带来了持续的动力。

    在南宁,京桂两地协同创新,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初步形成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科技服务四大产业微集群。

    在北海,全市超过35%电子信息企业设立专门研发机构,电子信息产业迅速成长为广西产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昔日一穷二白、百业待兴,而今仓廪充实、生机勃勃。“2017年,全区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是1958年的832倍。过去,广西产业基本空白,现在已经拥有10个超过千亿元的工业产业。”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说。

    山青水碧生态更美

    秋日的南宁那考河湿地公园,绿水缭绕,芳草萋萋,大水车在花间缓缓转动,鲜花怒放的水生美人蕉在风中轻轻摇曳。市民移步换景,沉醉于那考河的生态之美,用手机频频记录下美丽瞬间。

    曾几何时,这里的河道狭窄、水体黑臭,周边都是渣土荒坡,让这一带的居民掩鼻而过、绕道而行。

    “我们改变传统用灰色设施的‘工程治水’做法,充分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海绵化技术措施,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南宁北排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怀波说,现在来这里游玩的人多了,周边的人气也跟着带动起来了,区域内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得到大幅提升。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这是唐代诗人韩愈在诗中生动描绘出的广西山水美景。广西以风光旖旎、山川秀美闻名全国,是全国唯一具有沿海、沿江、沿边地域特点的自治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丰富多样、特色鲜明。

    60年来,广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区、生态惠民,一届接着一届传承好“绿色接力棒”,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

    百里漓江,百里画廊。站在伏龙洲岛上,绿意流淌的漓江从眼前蜿蜒而过。经过生态修复的漓江,水更清,景更美。

    “通过实施污水整治和生态修复等工程,漓江市区段截污综合治理效果显著,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7%,漓江沿岸违章搭建、小作坊、养殖场等污染源都不见了,漓江城市段各支流水质得到很大改善。”漓江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石明说。

    2017年,广西森林覆盖率达到62.31%,比1958年提高39.09个百分点,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植被生态质量和植被生态改善程度居全国首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日广西,山青水碧,生态更美。

    各族群众幸福满满

    “一线牵东西,全城若比邻”。在南宁地铁1号线会展中心站,绿意融融的“小清新”列车疾驰而来,载着市民奔向远方。

    从城西到城东,全长32.1公里的地铁1号线串起一个多彩南宁,让市民感受到了快速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也成为南宁市坚持民生优先、公共交通优先理念的最佳注脚。

    2016年12月28日,南宁地铁1号线全线建成通车,成为全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第一条地铁。截至今年10月18日,南宁地铁总客流量已达2.7亿人次。

    “顺畅的公共交通是市民对美好生活的一个迫切要求,南宁地铁是近年来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城建项目。”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黄钟晖说。

    60年来,广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日子越过越红火。

    千重山万重岭,桂西北石漠化山区严重缺水少土,曾阻隔了各族群众世世代代致富的梦想。

    走进河池市南丹县“千家瑶寨万户瑶乡”异地扶贫搬迁里湖王尚安置点的农村电商便民服务站,各种日用商品整整齐齐地摆放着。

    从以前的泥巴房到装修一新的160平方米的“小别墅”,有了新家的白裤瑶何文兵喜笑颜开:“楼上住人,楼下开便利店和电子商务服务站,我和乡亲们一起合作,将瑶乡的生态食品通过互联网向外推销,月收入近3000元。”

    广西集“老、少、边、山、库”于一身,翻开60年来的历史画卷,与贫困不懈斗争是一以贯之的主线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广西首先从解决温饱问题入手,接着以连片特困地区和贫困村为主战场,开展解决饮水难、行路难、用电难等十大会战,扶贫开发成效显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从1978年到2017年,广西农村贫困人口从2100万人减少到267万人,全区贫困发生率由70%下降至5.7%。

    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增加民生福祉放在突出位置。2017年,广西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了3万元和1万元,是1978年的105倍和94倍。这些数据的背后,是5600万广西各族人民正实现从贫困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一甲子沧海桑田,60年辉煌巨变。在祖国南疆这片热土,锦绣壮乡生机勃发,八桂儿女踏歌而来,奔向美好新生活。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