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09日 星期五
聚力汇智 协同创新
——新行动计划开启北京医药健康产业新征程
第二十二届北京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圆桌讨论
第二十二届北京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会场

本报记者 操秀英

    “《北京市加快医药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提出,让我们非常振奋,也对自己的事业更加有信心。”北京推想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陈宽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也是记者在第二十二届北京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上随机采访的其他与会者的心声。

    某种意义上,已连续举办22年的北京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是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历程的缩影。今年,共有来自美国、德国、英国等跨国医药企业以及国内高校、院所、医院、企业代表500余人参加会议。

    在这一向全球医药健康领域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展示并发布北京生命科学领域最新技术成果的绝佳平台,此次论坛上,北京市科委等有关部门详细解读了此前发布的《行动计划》, 商讨了下一步的具体推进措施。

    “作为一家致力于将AI等新技术落地到传统医药行业的创业公司,我们特别需要各方面的政策支持,《行动计划》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陈宽感慨。

    推进产业发展 “计划”应时而生

    “北京市始终高度重视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医药健康行业已经成为北京的重要产业,也是未来支撑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最有潜力的增长点,近几年始终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北京市副秘书长刘印春在论坛上透露,今年1到8月,北京市医药健康总产值增长了18.6%。

    将时间拉长会发现,这种增长已持续几年。北京医药健康主营业务收入从“十一五”末的不到400亿元增长到“十二五”末的1300亿元左右,成为北京新增的千亿级产业。

    同时,“十三五”以来,北京医药健康产业规模增速逐渐回升,2017年,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全部企业营业收入达1630.8亿元,同比增长13.0%。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宏观形势下,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逐步转到中高速增长。

    如何保持医药健康产业的高增速?如何进一步推进医药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此时,《行动计划》适时出台。“去年年底,市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发展医药健康产业的指导意见》,为推动服务好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在指导意见发布以后,我们紧接着就开始编制了《行动计划》,把所有列的政策措施分解到各个部门,落实到各个时点,并建立了考核落实机制。”刘印春介绍道。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郑焕敏指出,《行动计划》以问题为指导,提出了针对原始创新、医药协同、产业发展、营商环境等4个方面的20条任务举措,并从加强统筹协调、狠抓任务落实、强化人才支撑、做好资金保障四个方面构建保障体系,同时组建了行动计划专家指导委员会,并特别聘请20位产业界、科学界和投资界的专家,全面指导行动计划的实施。

    “目标是将北京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药健康创新创业的基地,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刘印春表示。

    发力基础研究 加强成果转化

    众所周知,北京拥有全国最多的医药健康领域国家级科研院所,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等70多家国内知名的高校院所;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北京协和医院转化医学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转化医学中心和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4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6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技术)中心19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63个,北京市工程技术中心48个,占全市各领域比重之首。这些机构使得北京医药健康科技创新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全国每年40%的成果诞生于北京。

    北京丰富的科研资源和较强的基础研究能力贡献了全国数量最多的源头创新品种。截至2018年9月底,北京已获批上市的1类新药共计8个品种,其中生物制品共计6个,全国排名第一。注册的1类创新药全国共计894个品种,北京品种占比11.3%,居全国第三,其中,生物制品占全国同类总数的16.8%,居全国第二。

    2017年,北京地区五亿元以上大品种共计29个,其中十亿元以上大品种达12个,科兴生物EV71疫苗上市1年迅速成为北京新增10亿元大品种。同时,一批由海外高端人才团队领衔的自主创新产品成功获批上市,如华脉泰科公司杨凡团队自主研发的腹主动脉支架系统为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产品;阿迈特公司刘青团队自主开发的生物可吸收冠状动脉载药洗脱支架,为全球首个采用3D精密打印技术开发的支架产品。

    怎样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推进北京医药健康领域的原始创新及成果转化,是《行动计划》一个重要课题。

    《行动计划》提出,将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在部分前沿领域,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布局建设一批大科学装置,支撑原始创新成果培育。制定北京医药健康协同创新发展重点方向目录,重点支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脑科学与类脑、结构生物学等前沿方向,促进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以及医药健康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融合新兴业态等领域发展。加强专业孵化能力建设。

    同时,在生命科学园试点建设专业孵化器;在高校院所、医疗机构集中区周边推广新建专业孵化器;提升现有孵化器专业孵化能力。加快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提升建设。加强生命科学园提升建设。设立战略指导委员会,引进国际园区管理服务专业团队,完善专业服务体系。

    “我对《行动计划》里重点提到协同创新非常期待,一个企业的力量毕竟有限,尤其是对于医药健康这样一个投资大、周期长的行业而言。” 北京诺诚健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崔霁松感慨,创新企业一定积极参与到科技体系创新改革中,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医疗机构一起探索各种各样的合作方式,建立协同创新的网络,加速新药研发的进展,早日使中国患者能够用上全球领先的创新药物。

    优化营商环境 培育重点企业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培育创新型企业,一直是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数据显示,北京十亿元规模以上医药健康企业从2010年的7家增长到2017年的20家,如此显著的成绩离不开政府的持续支持。“我们公司发展到现在,得到过北京市科委在项目、政策等各方面的扶持。” 北京百奥赛图基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沈月雷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家成立于2008年的公司致力于为药企开发高效模式动物。

    《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出,将强化重点企业统筹服务。例如,加强对重点企业的跟踪服务,部门联动,对企业在研发、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方式及时解决。

    此外,《行动计划》还对研发型企业、生产型企业及第三方研发和生产服务公司分别提出针对性的支持措施。例如,对于研发型企业创新发展,将研究建立创新品种审批绿色通道,协调加快临床试验;品种成熟后,支持建设高端产品生产线,实现在京落地转化和规模化生产。

    “新药研发是北京市的重点发展方向,所有对于药企的支持政策我们都非常欢迎,新药企业起来了,百奥赛图才能有更大的发展。”沈月雷说,得益于国内尤其是北京新药企业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该公司的业务也急剧增长。

    “我2003年回到北京,一直到现在,最大的感受是北京的新药研发生态发生巨大变化,现在很多工作可以跟CRO公司合作了。” 北京加科思新药研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印祥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他最关心的是《行动计划》里对改善营商环境的一些部署,“相比于拿项目,普惠大环境的改善是企业更切实的期盼。”

    在这方面,《行动计划》提出系列举措,包括研究制定医药健康创新产品评价筛选标准和认定程序,形成医药健康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服务)目录,鼓励市属医疗机构采购应用目录中产品;优化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管理方式;加快落实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按照国务院相关要求,从审评审批、监督管理等方面加快制定实施方案;加大创新激励,对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达到一定规模、重大创新品种国内首先获批上市或在欧美国家获批上市、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企业,相关区给予相应激励,等等。

    任重路远,还需砥砺前行。如今,随着《行动计划》的出台,发展目标确定了,顶层设计有了,分工落实定了,站在新的起点,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定将走向更好的未来。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