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08日 星期四
中关村历史轨迹与未来愿景

    11月3日,以“中国科技园区30年与面向未来的创新城市”为主题的2018中关村论坛闭幕论坛在京举行。作为中国创新的一面旗帜,中关村的创新发展代表了中国科技园区的创新发展。今年正好是中关村科技园区建园30周年,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以《中关村的历史轨迹与未来愿景》为题进行了演讲,本文摘编了演讲的主要内容以飨读者。

    本次论坛以“全球化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开展了跨界、多元、深层的讨论,提出一系列富有创意的理念和愿景,为推动全球化创新注入了新活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路径。中关村论坛是中关村科技园区不断推进国际化的重要活动,也是展示中关村开放环境与合作领域的重要平台。借此机会,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中关村示范区的发展状况和未来愿景。

    中关村地处中国科教资源的密集区。在这里聚集了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90多所高校,以中国科学院为代表的400多家院所,有80万在校大学生,700多位两院院士。科教资源是中关村最大的财富,科技创新是中关村最大的特色。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关村时指出,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关村已经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一面旗帜。

    中关村是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发源地。40年前,中关村科技人员顺应历史潮流,打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勇敢地走出高校院所围墙,自主创办民营科技企业,开启了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为特征的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征程。近年来,中关村着力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促进金融与科技紧密结合,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支持企业增强创新能力,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政策试验,已有20余项试点政策推广到全国,始终发挥着改革破冰者、引领者的作用。

    中关村是新兴技术的策源地。中关村先后诞生了汉字激光照排、通用CPU、闪存存储器、量子点芯片、深度学习处理器、无人驾驶平台、柔性显示、5G标准、石墨烯材料、抗癌药物等一批领先技术和变革性成果。无论是PC时代、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还是人工智能时代,中关村一直引领着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潮流。在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领域也涌现出一批前沿技术成果。

    中关村是创新型企业的摇篮。中关村先后诞生了联想、方正、紫光、百度等世界知名企业,近年来,京东、小米、奇虎360、今日头条、美团、地平线、旷视、商汤等一批新生代企业快速崛起。目前,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已发展至2万多家,上市公司333家。2017年企业总收入5.3万亿元,今年1—8月企业总收入近3.3万亿元,同比增长15.2%。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快速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能。

    中关村是创新创业的活跃区。中关村发挥人才、技术、资本“三驾马车”要素集聚优势,推动高校院所、科技企业、各类人才、创业孵化机构和风险资本融合互动,形成了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2017年发生的股权投资金额和案例均占全国1/3以上,已成为全球风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目前,中关村约200家创新型孵化器、29家大学科技园,以及上千家法律、会计、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创新型社会组织,形成了覆盖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今年1—8月,新设立科技型企业2.2万家,同比增长23.4%,平均每天新设立93家。

    中关村是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目前,中关村地区留学归国人才和外籍从业人员超过4万人,外籍专家超过1万名,符合条件的外籍专家及其家属只需要50个工作日就能申请获得在华永久居留权,其工作团队成员也可获得一次签证、多次往返的支持。中关村聚集了300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或研发中心,产生的境外上市企业有107家,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或分支机构一千余家,中关村地区每年举办上万场国际交流合作活动。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活跃时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大量涌现,创新活动的网络化、全球化特征更加突出。北京已进入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新阶段,减量发展是鲜明特征,创新发展是唯一出路,高质量发展是根本要求。中关村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代表性区域,作为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载体,必须要紧紧抓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大势,适应中国产业转型、消费升级需求,释放科教人才资源巨大潜力,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参与国际创新合作,以更大力度的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以更高水平的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

    面向未来,中关村的发展目标是,到2022年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到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中心,到2050年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为此,我们制订了中关村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在改革先行先试、技术创新攻关、创业服务升级、高精尖产业培育、人才培养集聚、科技金融创新、协同发展促进、开放合作提升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的具体任务安排。

    我们将强化高质量的制度供给。充分发挥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作用,进一步加大科技人员成果转化激励,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进一步促进金融资本与科技创新的深度结合,进一步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扶持新经济加快发展,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资金链有效贯通,科技、经济、社会等领域改革更加协同,取得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形成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与政策环境。

    我们将加大高质量的科技供给。针对北京发展高精尖产业总体部署,研究明确中关村重点产业布局,加快攻克高端通用芯片、芯片设计工具、通用操作系统、基础核心材料、创新药物和高端医疗设备等关键核心技术,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支持开展跨学科、跨领域前沿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加快建设一批新兴技术和学科交叉研究平台,产生一批世界级的研究成果。支持创新型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建设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联合体,构建完善的产业发展生态。

    我们将构建高质量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体系。支持高校院所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加快高价值专利转移转化。促进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紧密结合,建设一批专注于中试开发、技术集成和工艺优化等环节的硬科技孵化器。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大企业建设开放创新平台,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协同发展新局面。

    我们将形成高质量的开放创新格局。吸引国际各类优秀人才,建设国际人才社区,提供优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吸引常青藤联盟高校、国际知名创新企业在中关村建设创新创业机构。制订吸引外资风投机构政策,支持耐心资本在中关村发展。支持中关村企业国际化发展,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进一步提升中关村海外联络处功能作用,在现有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加拿大、芬兰、澳大利亚、以色列、南非等国家10个联络处基础上,今后要在更多国家进行布局和拓展。

    40年中关村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今后中关村更高质量的发展必须要更加深化改革开放,中关村走向全球、拥抱世界的脚步永不停止,而且会越走越快,我们真诚欢迎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企业家和投资人经常来中关村交流访问,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相信我们的创新合作的路会越走越宽广,互利共赢的成果会越来越丰硕。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