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9日 星期五
朝胜观察:食

    一碗粥、一张饼、一盘菜、一个汤,就能吃出五谷之香、生命之味,那才叫厉害!

    记忆中,好像是1962年的春天。经历了三年饥饿,粮站里开始供应高粱米了。家里煮上一大锅稠稠的高粱米粥,端起一大碗撒上一把干酱豆,用力咀嚼着粗糙高粱米,伴着酱豆子的咸辣,竟能吃得我泪流满面。

    从此,我热爱一切粥!也永远难忘家乡的酱豆子!喝粥就酱豆,是我心悦诚服的经典搭配……说这个,是想阐述人的一切习性,乃至终其一生的好恶,都离不开生命中的一口吃。

    作家莫言在许多文章中不厌其烦地写吃。因为想吃、贪吃、猛吃、甚至吃相凶恶,还沮丧自己难以忝列“上流社会”。没法子,小时候饿的。经历过那些饥饿的岁月,今天看到满桌子的美味佳肴,思想行为之中,哪里还会装出高贵典雅的吃相?!

    朝胜曾采访过香港一位大富豪,他对我说,每天的早餐都是小米粥咸菜。我明白,小米粥和咸菜一定曾是大富豪贫困时赖以充饥的饭。

    舌尖上的记忆,常常伴着的是一个时代的印记。

    记得民国初期一位上海的小资女作家写过,她的外公常常带她到上海的一家名菜馆吃饭,只给她点一碗蛋炒饭,外公点的菜却不让她吃。外公说,这些菜以后都没有了,所以一开始你就不要吃,免得遗憾终生。那是一个历史转换的时代,新旧交替肯定会失去一些东西,那位外公是个洞悉历史的美食家。果然,在并不久远的历史上,许多经典的口味都失传了。

    我们经历过一个甚至没有酒店和菜馆的年代,一切都是食堂化的大锅操作。偶尔能够吃到一个“小炒”,其味竟可以绕舌三日。

    而今,一些婴儿的舌尖,却从没有尝过母乳的滋味;后来,奶粉里居然被发现有“三聚氰胺”之类的添加剂;当有一天,我看到新闻,香港海关对大陆游客赴香港购买奶粉实施限量时,我欲哭无泪……

    各类食品中的化学添加剂,加上地沟油、残毒菜、注水肉、污水鱼、垃圾餐,又一代人舌尖上的记忆啊……与之相伴的,是一个时代一群斗士舍生忘死的打假战争!

    最开始能吃到的那几顿饱饭,成为我们这一代经历过饥饿的人弥足珍贵的舌尖记忆。可是,靠喝奶粉、吃快餐、点外卖长大的这一代人呢?吃过猪肉,没有见过猪走路;吃过青菜,没见过种青菜。上世纪60年代的豫剧《朝阳沟》有几句唱词:“棉花白白生生,萝卜青青凌凌,麦籽个个饱盈盈,白菜长得磁丁丁。”这种色味俱佳的原生态,今天有几个孩子见过、尝过?

    失去的不仅是舌尖上的味道,失去的是“民以食为天”的文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没有在烈日炎炎下锄过草,没有成串的汗珠滚滚而下,甚至没有在田间地头看过农民劳作,怎会知道盘中餐的“粒粒”为何物?

    前些年广州市农科院和一些小学校联合开展了一个“两米阳台,栽种未来”的活动,广州市农科院为这些学校提供蔬菜种苗、种植基质和栽种技术,孩子们带回家里栽种在阳台上,每天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栽培植保,记录种苗生长情况和发现的问题,用手机拍照蔬菜每一天的生长形态,发到网上评比。

    通过“两米阳台,栽种未来”的活动,使原来“五谷不分”的孩子们,在自己的劳作中沟通了与大自然的关系。连家长们都热心地投入阳台种植,一个两米阳台生产的蔬菜,一家人都吃不完。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围绕着蔬菜种植生长而写出的日记作文,让老师和家长们看到了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就在两米阳台上种植了出来!若干年以后,在这些孩子们的生命之中,一定会有一片翠绿的记忆。

    “卧听鸡鸣粥熟时,蓬头曳履君家去。”朝胜有个关于美食的孔见,那就是大道至简,见微知著,一叶知秋,一味一生:一碗粥、一张饼、一盘菜、一个汤,就能吃出五谷之香、生命之味,那才叫厉害!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