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6日 星期二
双管齐下换动能 临沂经开区转型辟蹊径

园镜头

本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肖常彬

    一提起山东巨亚环保设备公司董事长张亚玉,不少人都知道他的胡子就是企业发展的“晴雨表”———他只要留着长胡子,就说明企业碰到了棘手难题;一旦剃掉胡子,肯定是技术难题攻克了。

    想当初,在研发医疗废物处置关键技术时,他整天泡在实验室里,三个多月没刮胡子。突然有一天,他兴奋地跳起来,“我找到破解之道了,可以刮胡子了”。凭着这股子韧劲,成立于2011年的巨亚环保已取得三四十项专利,一些技术还填补了国内空白。

    “蓄须明志”,代表着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强烈的进取心,也透露着其面向未来的路径选择——向改革要效益,向创新要动力。在临沂经开区管理层看来,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他们始终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突出创新驱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位于山东临工工程机械公司的国家级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曾出产了不少行业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和打破国外垄断的先进成果。但这个成立于1972年、入主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前四强的公司,也同样面临着产能过剩、结构趋同的行业挑战。如何变革?

    随处可见自由奔跑的机器人小助手、帮助员工规避装配疏忽的“智能防呆”系统……在临工公司车间里,一系列“黑科技”的使用,让生产效率大大提升——以装载机车间为例,以前平均每人一星期可以生产一台,现在每人平均不到两天就可以生产一台装载机。临工公司总经理文德刚认为,“在短时间里,传统产业不可能由高新技术全面取代,要解决好发展高新技术和改造传统产业间的矛盾,现实的解决途径就是融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新的优势。”

    如何理解新动能与旧动能的关系?文德刚的回答正代表了临沂经开区的一种解读。作为山东省科学发展园区,这里正开辟一条新旧动能转换的“独家途径”。

    在手机屏幕上简单一按,窗帘就能自动开关;冰箱上的装饰花瓶,其实内含监控装置,可以通过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随时查看家里的情况……以高新科技体验为特色的开放式科技生态园——中印软件产业园,已获批为临沂首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作为科技部认定的全国29家国家级国际创新园之一,这里还吸引了美国IBM、印度SRM集团、印度班加罗尔IIHT集团、乌克兰国立大学智能机器人等国际知名企业纷纷落户。

    位于经开区的永佳动力车间内,工人们正加紧赶制植保机械。公司副总柳荣新告诉记者,农业生产中的耕、种、收三个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施肥打药、田间管理等管理环节主要还是依靠人力。瞄准这一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短板,永佳动力努力填补空白,经营形势一片大好。

    “区内每年都实施100个以上技改扩建项目,75%的企业成立了技术中心或研发中心,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临沂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一兵说,“一手抓推动传统产业集群提质增效,一手抓新兴产业跨越发展,我们正依托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