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08日 星期一
黄焱:给喧嚣的护肤品市场添点“研值”
本报记者 张盖伦

    第二看台

    黄焱过着一种精确的生活。他清晨起床,6点推送微信公众号文章;如果有条件的话中午午睡25分钟,晚上11点休息。

    他随身带着两个本子,小点儿的是日程本,大点儿的是草稿本。每天要做什么,他先用铅笔写上;完成了,再用圆珠笔替换。每一天的时间,也被分割成一段一段的。“到这个点就要做这个事情,形成习惯,你处理起事情来就游刃有余。”他说。

    理工男黄焱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三亩叔”。这位从清华大学毕业的化工博士,在当了十几年的配方师之后,做起了内容创业。他写了三年多的护肤科普文章,他的文字带着鲜明的理工男特色——追求精确,不过其间也常冒出来点柔软和温情。

    三亩叔的粉丝说,这是个有内涵的理工男。

    从“看谁不爽就说”到“大家都有难处”

    看三亩叔的文章,你很难为自己的皮肤烦恼找到一个特别简单直接的解决方案。他告诉你,护肤是个技术活,你得讲科学。

    要美白就需要抑制黑色素的产生,对付的是酪氨酸酶;甘醇酸的作用是把皮肤表层那些不愿离去的老细胞赶走;水杨酸能抑菌抗炎,抗痘常用……要搞清楚怎么护肤,你要先明白自己的肤质,再研究一下护肤品的成分表,可别被忽悠。有时那些所谓的“爆款”,其实是我之蜜糖、你之砒霜。

    黄焱最开始在公众号写东西,是因为觉得消费者和商家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这种不对称,并非因为谁有意欺瞒,而是在传播过程中信息被扭曲得太厉害。研发人员将方案交给市场部,市场部把它变成广告,广告开始讲故事,营造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泡泡”。

    在大公司做配方师时,黄焱也会坐在焦点小组访谈室的单面玻璃后听消费者聊天。他常听到一些错误观念,比如涂了防晒霜就一定要卸妆,比如一周可以连续敷七天面膜。“我想澄清一些误区,也想从我的角度做更准确的描述。”他说。

    开公号时,黄焱完全没想到它有商业化的可能。有人跟黄焱提过一嘴,他只觉得不可思议:那你至少得有10万用户吧?10万,太遥远了吧。

    让黄焱没想到的是,当他正儿八经专门写护肤文章后,公众号迅速出了几篇爆款。“那时看谁不顺眼就写谁。”早期基于文献和经验,他批评过一些品牌。但现在回头看,黄焱又坦言,当初的观点不一定对。只从配方师的视角来看,他会不忿:不就是这些成分吗,你好意思卖这么贵?但后来,越写越平和,“谁都是戴着镣铐跳舞”。研发过程中的大量问题,市场推广的巨额费用,甚至同一品牌其他不成功的单品成本,公司都需要承担。

    2016年年底,公众号有了15万粉丝;到了2017年年底,公众号粉丝数达到50万。关注的人多了,黄焱也清楚,自己不能再随便“激情发言”。

    “有没有受到来自外界的压力?”问题问出后,他迅速摇头。黄焱说,他从来都不是尖刻的人。“单纯把价格和渠道的问题归结为厂商黑心只想赚钱,是智力上的懒惰。” 他不再揪着产品的成本和定价说事,而是更为冷静地去分析,讲好处也讲风险。至于值不值得,读者可自行判断。

    遵从公司运行逻辑,尽量做到问心无愧

    2016年,黄焱离开他之前供职的跨国公司,以公众号为核心开始创业。今年5月,黄焱和部分团队成员又离开了他耕耘许久的公众号,另起炉灶,开了新号“基础颜究”。

    他并未明确透露个中原因,只曾在微信公众号里说了一句,读者觉得三亩叔的面目开始模糊,文章渐渐变得不知所云,于是他重新出发。

    讲求科学依然是三亩叔的风格,和风细雨,严肃但不高冷。一群死忠粉也跟着三亩叔转移了阵地。“可能是因为我们比较诚恳吧。不夸大好处,也不掩盖问题。”如果粉丝问出了他们不了解的问题,他们也会在研究后给出解答。在众多以“种草”为目的的美妆公众号中,基础颜究是股清流。

    要靠公众号创业,就得变现。基础颜究接推广文章,也开始售卖自家产品。但这些商业行为,会否让公众号显得不那么诚恳,粉丝会不会不买账?

    “可能会被攻击。但这是个商业公司,我要遵从公司运行的逻辑。”放弃了已坐拥60万粉丝的大号,黄焱选择从零开始,其实颇有压力。但他说得云淡风轻:“你选择相信一个人,你就相信他;如果你找到这个人已经变坏的证据,那你就离开他。”“我从不把自己打扮成圣人,我尽量做到问心无愧。”

    但黄焱有自己的行事准则。比如,做推广就是做推广,都是“硬广”。推荐的每一款产品,团队都必须有人试用过。

    对这次创业,黄焱表现得似乎很佛系。“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至于它能做多大,影响多少人,这不是我能决定的。”他说完后,顿了一下,又笑着补充:“但我觉得机会还是挺大的,毕竟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了解科学的东西。”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