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26日 星期三
海南科特派发力扶贫“最后一公里”
带着项目下田间地头
朱小刚 本报记者 江东洲 刘 昊
海南山兰稻喜获丰收视觉中国

    稻谷飘香的季节,海南省琼中县营根镇大朗村的水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迎风摇曳,稻垄里、沟渠边,肥美的黄辣丁、草鱼在水中穿梭嬉戏。

    这得益于海南省选派的科技特派员专项——稻鱼共生养殖示范与推广项目。营根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姚诚孙近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该项目已在全镇推广种植506亩,让129户农户受益,每户增收1800到2400元。

    从琼西海畔到五指山下,从黎苗山寨到黎母山脉,一支支科技特派员队伍带着扶贫项目,活跃在海南的青山绿水间。

    近年来,海南省从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农垦系统、涉农企业、农业科技110服务站选派技术骨干,到中西部11个市县开展科技服务工作,为基层农村注入了科技力量,走出了一条具有海南特色的科技扶贫之路。

    设专项资金 农村创新创业更活跃

    连绵起伏的大山,安静地横亘在海南中西部。初到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科研人员刘钊就印象“深刻”——从县城出发辗转近2小时的崎岖山路,到了乡里已是深夜。

    青松乡是个黎族乡,每逢山兰稻的收获季节,黎家人都会唱着山歌,拿起扁担上山收稻,但山兰稻的销售一直不理想。

    “村民们种这么多山兰稻,自己不舍得吃,但也卖不出个好价钱。”乡里老书记说。

    利用自己的工作优势,刘钊跑上跑下,对接海南省科技厅等部门,引进了山兰陆1号、山兰糯1号两个新品种,申请并实施了科技特派员项目——幼龄胶园套种山兰稻增效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将山兰稻亩产从80公斤提高到180公斤,每亩为村民增收600元。

    海南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王泰介绍说,为帮助科技特派员开展工作,促进乡镇科技进步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海南省科技厅和各选派单位充分发挥优势,在科技项目、科研课题、人才、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等方面给予科技特派员和当地乡镇大力支持。

    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田仔片区贫困人口较多,人均种植芒果面积约2亩。但近年来,芒果露水斑严重影响了芒果的品质,使得价格降到每公斤才0.5元,有时甚至出现无人收购情况。

    “如果让农民种植的芒果插上科技的翅膀,就能确保农民收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派往英州镇的科技特派员王刚说。在他的推动下,当地实施芒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与示范推广项目等科技特派员专项项目,使芒果品质更佳,亩产稳定在3500斤,受到大量收购商的追捧。

    2016年以来,海南省科技厅投入项目资金800万元,中西部市县政府配套投入750万元,支持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项目104个。

    黑山羊提纯复壮改良技术示范推广、龙眼低产园改造与反季节催化技术示范推广、牛大力种植技术示范推广等一批项目的实施,有效激发了科技特派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为农村创新创业注入了新活力。

    开发展良方 乡镇农业发展更科学

    波莲镇是临高县的农业大镇,桉树、甘蔗、水稻是主要经济作物。如何因地制宜地引导群众走上产业发展的致富路,是一开始就萦绕在科技特派员谢岳山心里的一个大问题。

    “服务农业生产,引领广大群众发展高效化、品牌化的现代化农业是方向。”经过深入摸底,谢岳山掌握了波莲镇的基本情况,精心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

    在他的推动下,波莲镇的产业发展发生了大变化,水稻制种种植、冬季瓜菜种植、黑米种植、火龙果种植等产业风生水起,农民的腰包也一天一天鼓起来了。

    不仅冲锋在扶贫攻坚第一线,还当好产业发展的“参谋”。海南科技特派员通过深入开展调研,摸清所在乡镇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充分研究分析,把握优势,扬长避短,就所在乡镇科技发展积极献计献策,帮助制定发展规划和工作方案,明确发展方向和工作措施。

    镇里的养殖业普遍呈现零散养殖的状态,养殖效果参差不齐,并且缺乏高效的技术和有效的管理,怎样才能发展?

    “要想发展养殖业,必须采取‘贫困户+合作社’的模式统一管理。”在派驻五指山市毛阳镇之后,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科研人员万祝宁通过大量的实地走访、调研,提出了这一养殖模式。

    经他申请,海南省农科院免费向合作社提供了25头黑猪种猪、400只白鹅,由2户贫困户统一管理养殖基地,将13户贫困户全部纳入合作社。

    “贫困户要想脱贫,完全靠养殖是不行的,必须养殖种植同时发展。”万祝宁根据贫困户的种植需求,继续带动贫困户种植苦瓜和茄子各80亩。

    在科技特派员的推动下,白沙县牙叉镇制定了种茶、种菜、种草和养羊的“三种一养”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五指山市为每个乡镇制定了发展“一镇(乡)一品”的农业产业发展目标;屯昌县新兴镇组织实施猪场粪便综合利用发展循环农业战略……

    助特色产业 农民致富资源更丰富

    绵绵细雨轻抚着硕大的蕉叶,浸润了地里的泥土。“这雨一直不停,会不会影响我家粉蕉树的挂果?”因为担心家里的10棵粉蕉树,屯昌县乌坡镇青梯村贫困户吴振德拿起电话打了过去。

    “没事!粉蕉这个品种,不怕旱不怕涝,就怕风,可是咱们不是把它种在了橡胶林里吗?风来了也不怕!”电话那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科研人员谢学方的回答让他安了心。

    在乌坡镇担任科技特派员期间,谢学方开展了橡胶林下种粉蕉、橡胶林下种茶树菇的科技示范与推广,编写了《农民实用经济作物种植手册》,培训农民300多次,推广种植粉蕉130多亩,产值达100多万元,使当地200多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增产增收、农民致富,是科技特派员的重要工作任务。”王泰说,海南中西部市县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利用,充分发挥了科技特派员科技扶贫的引领作用。

    2016年以来,海南科技特派员在农村一线以农业科技110服务站为依托,建设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引领、协助当地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56个,组织实施农业科技项目112项,建立种养殖技术示范基地150个、面积14500多亩,推广新技术156项、优良品种80多个,组织科技、科普活动328场次,培训农民10.5万人。

    种植大棚里,沉甸甸的哈密瓜新品种挂满枝头,掩映于翠绿叶片之间,长势喜人。在乐东县佛罗镇,科技特派员吴明晓发挥专业优势,引进新品种厚皮甜瓜“绿美人”品种,带动了当地农民致富。

    白沙青松山兰稻、定安领口富硒大米、乐东尖峰黑米、琼中罗氏沼虾、昌江高钙地瓜、保亭仿野生灵芝……海南科特派近年来扶持发展了多个特色产业,为贫困农民提供了丰富的创业致富资源。

    奔走于青山绿水间,在海南中西部偏远山区,科特派掀起了农业科技推广普及和创新浪潮。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