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14日 星期五
大联合大协作答好新时代的科普考卷
我国从今年9月份开始,为小学一年级开设了科学必修课程,这在我国历史上是首次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带来了“科学的春天”,也带来了“科普的春天”。

    四十载砥砺前行,中国科普事业在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实现了从自发有组织有计划、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飞跃,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时代答卷。

    2006年2月,国务院颁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这是我国第一个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纲领性文件,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由此进入科学化、法制化、制度化轨道。目前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部门已扩展至34个。

    中央与地方联手协作

    各地各部门面向基层、服务民生,组织开展了大量各具特色的群众性科技教育、传播和普及活动,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扎实推进,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科普基础设施、科普人才建设等基础工程建设不断加强,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坚持大联合大协作,逐步形成了中央和地方联合协作、共建共担、层层分解目标责任的矩阵式工作格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了本地区“十三五”《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方案,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到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国科协各级组织构成的网络型组织体系,为中国科普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建立的各级科普场馆,全国各省成立的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机构,均承担了科普活动的重要功能。

    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社会广泛参与是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事业的活力之源。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为各地各部门搭建平台、做好服务。各级学会、协会等社会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形成科普强大合力。2016年科协系统所属学会、协会参加科普活动的次数达10.51万次,参与科普活动的科技工作者335.98万人次。98个全国学会累计组建科学传播专家团队432个,团队成员已达5264人。2016年全国共有8080个科研机构、大学向社会公众开放,比2006年增长248.58%,吸引了863.37万人次参观。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1—2015年共培训科学教育相关学科骨干教师640万人,为各地科学教育提供了师资保障。

    以科普日为代表的群众性科普活动盛况空前。自2004年以来,全国科普日活动已连续举办14年,这是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的科普活动,各地各部门全国科普日期间累计举办重点科普活动7万多次,参与公众超过13亿人次,中央书记处领导同志每年都与首都群众一起参加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这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公众关注科普、参与科普的热情。

    探路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模式

    “十二五”以来,中国科协先后与28个省份签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共建协议》,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各地各部门不断加大政策、组织、投入等保障力度,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了党委、政府绩效考核,不断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探索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中开展科普服务评价试点,在研究生教育中实施科普活动学分制,建立科技辅导员职称序列,各方支持参与科普的强大合力不断凝聚,大联合大协作的局面逐步完善。

    经过艰苦努力和积极探索,我国逐步形成了“党全面领导、政府大力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社会广泛参与”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成功模式。2005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仅有百分之一点几,但最新的第10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已经达到8.47%。距离国务院“十三五”规划要求在2020年底达到10%的目标,已逐渐拉近距离。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