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31日 星期五
别样女侠吕碧城
杨 仑

    桂下漫笔

    百年前的中国大地上,国事纷繁、江山鼎革之际,有两位同名碧城的女子,被人目之为女侠,其一是舍生取义的“鉴湖女侠”秋瑾,另一位,则是有着“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之誉的吕碧城。

    与好友秋瑾为革命甘洒热血不同,吕碧城一生在为教育和女性权利奋斗。她不但以诗词文章称名于世,讽刺慈禧太后之词作广为流传,时事议论文章思想深邃;而且亲手创办女子学校,其血脉延续至今;并且,她还是一位真正的女权主义者,以其独立的人格,罕见地向当时中国社会展示了现代女性的光辉形象。

    淮南三吕,名动天下。吕碧城家三姐妹分别在江宁、奉天、天津等地担任女学校长,培养出的优秀人才不胜枚举。1904年,吕碧城创办了北洋女子公学,至今血脉犹存(天津、河北师范大学)。办学伊始,任总教习(相当于校长)的吕碧城也不过是个21岁的女子。

    她把课程分为德育、智育、体育三种,亲自延聘德、日、法、美等国教师教授外语,设置卫生、道德、健康等现代化教学内容,一时间北洋女子公学成了闺阁之中有进步思想之女性向往之地。

    对于女子教育,吕碧城将其提升到了救亡图存、保全种族疆土的高度。她指出,强国之根本,在于教育人才,而教育人才的基础,则要从母亲开始。“若女学不兴,虽通国遍立学堂,如无根之木,卒鲜实效。”当时女子大都裹小脚,吕碧城痛斥这种行为戕害生性,“(母亲)气血枯衰,安望其育强健之儿?”

    而兴女学、倡女权,是当时进步女性奋斗目标之一。吕碧城鲜明地指出,要将女子从近乎奴隶的境地中解放出来,让女子能够平等自由,和男子一样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学习有用的学问。

    在大公报任职期间,作为中国第一位女性编辑,吕碧城撰写了大量为女性争取权利的文章,文笔犀利,逻辑条理分明。同时,她还发表了一些文笔优美洗练的诗词作品,令当时词坛盟主樊增祥连声称赞。

    当时有诗赞她:“飞将词坛冠众英,天生宿慧启文明。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用现在流行的话说,这时的吕碧城“火了”。如她自己形容,“由是京津闻名来访者踵相接,与督署诸幕僚诗词唱和无虚日”。辛亥革命后,年纪轻轻的吕碧城被任命为总统府秘书。但很快,她就嗅到了鼓吹帝制、倒行逆施的气息,果断辞去公职,移居上海。

    凭借深厚的人脉和与生俱来的“宿慧”,精擅外语的吕碧城在上海有了广阔的施展空间。短短数年时间,仰仗着“懋迁货殖”之术,吕碧城实现了“财务自由”。从此以后,吕碧城钗钿横海,箬笠冲云,先后在北美、南美、欧洲等地游历,前后达十余年之久。在此期间,她作为中国代表,参加了1929年在维也纳举办的世界动物保护大会。会上,吕碧城盛装出席,进行了长时间的演讲,阐述了戒杀、禁止虐待动物等观念,赢得了欧洲媒体、观众的赞誉。

    环游世界期间,吕碧城不断地将自己的见闻写成文章,发回国内见报,介绍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先进做法和经验。比如在争取女性受教育权方面,吕碧城介绍瑞典、瑞士等国规定,无论男女学生,八岁不读书,其父母有罪;英国专门为双目失明的妇女设置了特殊学校。吕碧城大为感慨:他们都是残疾之人,彼国还不放弃,哪里有我国数以亿计身体健康的妇女,却被认为是废材,不应接受教育的道理?

    晚年的吕碧城移居香港,潜心向佛。或许是亲见战争之残酷,体味为人之艰辛,终身未婚的吕碧城希望能够获得安宁。她留下的最后诗句说:“护首探花亦可哀,平生功绩忍重埋。匆匆说法谈经后,我到人间只此回。”

    1943年,吕碧城病逝于香港,根据遗嘱,骨灰以面和丸,投入海中,以示永诀。

    吕碧城一生,虽不像秋瑾那般决绝炽烈,却以其独立人格、自由思想,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