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30日 星期三
一堂“顶配”科普课
马维维

    科学精神面面观

    5月17日,吉林长春外国语实验小学的科学教室里,一堂“走进光的世界”的科普课正在进行。

    “同学们,这两幅图是‘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太空中拍摄到的地球画面,在这里我们运用了光学遥感技术。”随着一位白发老者的讲解,两张图片在大屏幕上呈现出来。“第一幅图是一个海岛,第二幅图是海军司令部。你们看,照片中有几辆车、几棵树,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到。”

    这堂课不仅别开生面,甚至有点“奢侈”,因为授课老师堪称“顶配”——78岁的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原所长王家骐。

    从研发战略导弹瞄准仪到攻坚航天光线遥感器,50多年来,王家骐带领科研团队突破了一系列光学领域的核心技术。他主持研制的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对地观察有效载荷的成功,是我国在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试验活动方面里程碑式的胜利。

    幸运儿不光在这一间教室,课程还向京沪等六地八校进行网络直播。

    “显微镜为什么能看到那么细小的东西?”“激光是什么?”“为什么神舟六号拍摄的照片都是黑白的?彩色的照片多好看啊!”科学精神的内核之一就是探究欲和对世界的好奇心,和院士面对面机会难得,这些五年级的“小豆包”争先恐后发问。

    “和娃娃们互动的感觉特别好。他们的问题提醒了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还有很多领域应关注。”课后王家骐说。

    身为吉林省科协副主席、长春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家骐多年来一直投身科普教育。但为小学生讲科学课,他还是头一回,“还有点紧张”。

    “我研究的是航天遥感领域,内容很复杂,备课时我要考虑怎么从浅显、接地气、适宜娃娃们理解的角度去讲。”他说,“同时,还要帮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爱科学、讲科学、关心科学的远大目标。”

    王家骐告诉记者:“对于科技工作者而言,投身祖国科技创新的时代洪流,是我们最大的使命担当。”老科学家身上的科学精神,往往比深邃的科学理论更能鼓舞人。听完课,一位叫杨潍瑄的同学说:“我也想当科学家,也想得诺贝尔奖,我要听爷爷的话,好好学习!”

    专家点评

    也许有人会误解,科学精神是科学家的事儿,其实不然。科学精神能够渗透到公众意识深层,从而建设个体、改造社会、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王家骐院士是我国航天对地观测领域的“大家”,他进小学做科普,这是一件大好事儿。

    无论科学家的研究内容怎么高冷,其最终目的是为人所用。大科学家做科普,能够把他们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扎实丰富的科学知识深入浅出地传递给年轻人,这个言传身教的过程就是科学精神薪火相传的过程。科学家“走入寻常百姓家”的这种模式,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

    (科技部原副部长 曹健林)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