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29日 星期二
跨界融合发展 创新决胜未来
在第二十届中国科协年会闭幕式上的致辞

    (2018年5月27日)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 怀进鹏

    今年在杭州举办第二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我们以“改革开放,创新引领”为主题,共同回顾四十年改革开放之路,共同探讨新时代、新使命和新格局。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动员令,并宣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声音,这是一个需要再改革开放、不断创新引领的时代。

    这次年会为我们创造了很多新的机遇,探索了一些新的路径,体现出鲜明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谋划大目标,年会智库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年会是汇聚智慧、交流智识的平台,众多的智者公开发表他们对于新时代科技趋势的研判,展示他们的洞察与远见,“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我们首设中国科技智库论坛,诚邀科技界、产业界、经济金融界知名学者,聚首西子湖畔,探讨未来发展。同时我们推动更富竞争力的学会发展,向社会发布了60项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持续提升年会的品牌影响力。在智库咨询方面,我们邀请8位院士专家围绕浙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提出10份优秀调研报告,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赞赏,并将持续推进相关建议落地落实。

    第二个特点,组织大平台,年会国际化。新时代的改革开放,首先需要有全球的视野和实践开拓的能力。我们努力寻找结合点,打造新亮点,更好地推动年会与世界接轨、与世界合作。同时,我们希望通过创造更好的环境支撑优秀的学术发展和更高水平的思想交流,对标国际一流,形成中国好思想、中国好创造、中国好期刊。我们继续做好海外人才“双创”大赛,有70多个项目获得奖励,其中有56个项目在浙江即将落地。

    第三个特点,聚焦大团队,年会跨界化。中国科协年会不同于专业年会,更应该站在跨界融合的角度,为中国科技的未来发展指引方向。所以,从宏观上,科协年会要讨论强国之策,引领科技社团治理能力建设和智库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从中观层面,我们加快推进科技与产业、科技与经济、科技与社会,乃至伦理之间的沟通交流,使人们更有效的认识科技的有效性和局限性、科技在培育新动能中的优势,认识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同时我们还要在微观领域,不断推动多学科跨界交流、跨地域交流,加强期刊建设、人才培养等。

    这些横跨微观、中观到宏观的内容,体现了中国科协年会跨界融合的新特点以及新趋势。在传统的专业交流方面更注重跨界,更注重融合,更注重创新引领,也更注重政策机制和生态环境建设。这也许是我们通过20年探索与实践,得出的对大型科协年会的思考与体会。

    “分工是文明的起点”,而赢在转折点才是最大的智慧。如今竞争的是新业态、新动能、新格局,其核心是创新生态。打造好科技、经济、社会“三轮”驱动的新范式,是落实好总书记关于建设科技强国目标任务的需要。中兴之痛,使我们更加感受到重大的危机。在“补短板,强弱项”中,科技界将会以问题为导向,聚力创新发展,在核心技术买不来、换不来、讨不来的时刻,我们要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路在创造。

    第四个特点,基层惠民生,年会科普化。许多地方科协和学会都在不断探索如何更有效的扩大我们的组织节点,提升我们的组织能力,增强我们的组织基础,扩展我们网上科协和学会的联系服务能力。在我们去“两山”理论发源地开展科普服务乡村振兴观察活动中,大家深有感触。在分析余姚模式以及基层基础“3+1”新探索当中,浙江为我们创造了经验。我感受到地方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通过科技创新引领所激发的巨大创造力和活力。

    我们正处于工业与科技加速变革的时代,也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当下的经济社会转型突出表现在三大特征:数字化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社会观念转型。这需要我们更有效意识到,我们正迈向科技、经济、社会“三轮”驱动的社会。也就是从速度到质量,从规模到效益,从跟踪到引领的重大转变。而实现这一转变正是为新时代下中国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机遇。

    立足历史的交汇点再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再认识我们肩负的使命。在此提几点建议:

    第一,审时度势再认识。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我们常说“未来已来”,唯变不变,创造未来才是硬道理。因此,如何迎接和应对这个变化的时代,甚至引领这个时代,就需要我们把握科技和产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趋势和问题,主动识变、应变、求变。

    一是充分估量科技与产业自身的变革性影响。我们既要关注当下中国发展的卡脖子问题,还要着眼引领未来,识别和判断颠覆性技术,以抢抓下一轮的发展机遇,使得学科交叉融合,汇聚出大科学时代新的发展趋势,使得社会集成和跨界创新成为我们的常态。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传统工业文明与现代生物文明中,创造出智能的文明和智能的时代,围绕推进智能科技在新时代下成为战略的拐点和新动能培育的起点,来贡献我们的力量。我们需要观念的转变,要更加强调科技与政策、科技与社会的融合联系,强调跨学科的观察,这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更重要的思维模式,也是我们需要不断推进、不断交流、不断分享的理念。

    二是充分估量科技产业变革对创新组织的大尺度影响。公司的成立,企业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形态的出现,无一不是工业革命不同文明阶段重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产物。未来发展中,可能我们的组织方式、包括科技组织的方式会迎来新的变化。我们希望网络一体化的社会组织、社会治理能力和社会治理体系的变化,能够更有效地支撑产业变革,支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再造。我们更期望在人类延展时空边界的同时,重塑客观世界、制度组织和人类自身,为区域经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奠定新的格局。

    三是充分估量人才大范围乃至全球流动的广泛影响。新的时代,人才全球流动更便捷、人才资源争夺更激烈。中国要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和人才创新创业主要目标国,必须全面研判思想文化引领能力、创新创业软环境建设,以更具世界眼光的人才观为在全球范围内引才聚才做好准备,全方位提升科技人才竞争力。我们期待在凝聚培育“高精尖缺”人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四是充分估量科技组织全球化带来的深刻影响。各国科技组织(包括创新型企业)从本地化区域化向全球化拓展的趋势日益明显。当今时代的一个共同点,是因思想之深邃而赢得永久尊重。需要我们的企业家、科学家和思想家共同合作,充分发挥中国在世界科技组织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认识、主动担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与使命,提升创设议题、凝聚共识、制定规则的能力,全方位参与全球创新治理。

    第二,勇担使命再出发。新时代党有号召,科技工作者有行动,科协组织必须要有新担当。科协组织正在经历一场自我革命,我们提出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就是要自加压力,从提出“1-9-6-1”的工作布局,到逐步推进各项工作,始终围绕一条主线,就是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做实、做深、入心。在科协一甲子之际,为了回答新时代之问,我们提出了“传承,创新,发展”作为科协工作的主题。

    所谓传承,表达的是一种自信,诠释的是一种忠诚担当;创新是一种勇毅,代表的是一种精神气质;而发展是我们的使命,它倡导的是一种时代责任。科协事业、科技事业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就是要守正出奇,继往开来,同时代共奋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是提高站位,不断提升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的能力。更好地引领科技界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坚定“四个意识”,筑牢科技界的思想基础,共同完成我们的使命。二是强化使命担当,不断提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更好面向主战场,问题导向,精准发力,发挥好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作用,服务好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今年科协将会更有效的推进全球化发展。我们正在筹备“中国科技(国际)战略委员会”,期望搭建国际化平台,建立有效的、密切沟通的国际组织机制,共同为世界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做出中国科技界的努力。三是深化系统改革,不断提升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能力。要深入推进科协系统改革再出发,在拓展有效覆盖、转变拓展职能、建设网上科协、强化基层基础上集中发力,尽快补齐组织力“短板”,提升群众组织力和组织活力。

    第三,凝心聚力再动员。总书记多次强调精神气质涵养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极端重要性,更是预示着我们的“强起来”必须首先是精神“强起来”。科技创新以科学家精神为最上,有精神则自成气象,自聚人才,自出成果。今年中国科协将以中国科学家精神作为重要载体,推动科技工作者砥砺新作为、建功新时代。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国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求真诚信、严谨治学的求是精神,以及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和淡泊名利、奖掖后学的人梯精神。通过科学家精神的广泛传播,更好汇聚起广大科技工作者爱国奋斗、创新拼搏的磅礴力量。

    “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面对新时代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使命,我们需要以思辨凝聚共识,更需要以行动开辟未来。这个时代并不缺判断者,需要的是责任与担当,让我们砥砺奋进,开拓创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为实现科技强国梦、复兴中国梦做出科技人应有的更大贡献。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