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23日 星期三
稳居区域创新“第一方阵”,安徽靠什么
本报记者 吴长锋
位于安徽合肥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荷兰、日本之后第五个拥有稳态强磁场的国家。视觉中国

    “我们最新研制出来的0.12毫米超薄玻璃,创造了世界纪录。它不仅透光率高,而且韧性好,被弯曲成环状也不会折断。”近日,科技日报记者在安徽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采访,院长彭寿指着一片肉眼几乎难以看到的超薄玻璃介绍说,该玻璃制作工艺极其复杂,生产难度很大,其核心技术长期被美国、日本的几家公司垄断,致使我国该产业发展长期受制于人,产品价格常年居高不下。“我们的创新打破了垄断。”彭寿说。

    这只是安徽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显示,2012年以来,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已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方阵、中部地区前列。这份由国家科技部支持时间最长、社会影响最广泛的报告,根据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54个三级指标以及若干四级和五级指标,通过客观、动态和全面的评价显示出:中部省份安徽已经稳居创新“第一方阵”。

    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提起安徽科技创新,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这里有著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然而,安徽在创新上的领跑,不仅仅是因为拥有了一个中科大。

    “现在,合肥已拥有全超导托卡马克、同步辐射光源、稳态强磁场三大科技前沿装置。今年,安徽已经开始建设大气环境立体探测等一批新的重大科学装置,形成大科学装置集群。”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建国说,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6个大科学装置在合肥运行。“运用这些大科学装置,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原始创新成果涌现出来。”他说。

    2017年2月27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揭牌。这是继上海之后国家正式批准建设的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安徽将布局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汇聚全球顶尖研发机构和高水平研究团队,在基础研究、交叉前沿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引领安徽区域创新能力持续保持全国第一方阵。”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夏辑告诉记者,省委、省政府联合中科院制定出台多项保障措施,明确以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交叉前沿研究平台和产业创新转化平台等为重点建设内容。“安徽正在成为原始创新的策源地。”夏辑说。

    激发“第一资源”潜力

    “我们开发出超宽带微波放大器芯片、大功率氮化镓放大器芯片等多个产品,突破了国外对技术的封锁,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合肥芯谷微电子有限公司展厅,公司负责人刘家兵告诉记者,在省市人才政策的扶持下,他的团队仅用两年时间就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

    安徽将高层次人才视为第一资源。为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安徽出台多项含金量十足

    的政策措施,拿出真金白银打造人才高地。

    “合肥拥有可以媲美美国的科研设施,有政府对人才团队的大力扶持,这促使我们义无反顾地归国创业。”在合肥中科普瑞昇生物医药科技公司,公司负责人刘青松博士告诉记者,他领衔的“哈佛八剑客”团队,已建成了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于癌症激酶靶点细胞库,囊括了近90种癌症激酶靶点,填补了国内新药创制领域多项空白。

    以“哈佛八剑客”为代表的一大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加速向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汇聚。2017年,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新增院士2人,万人计划、千人计划、杰出青年、长江学者等国家级高端人才90余人,新增省部级高端人才110余人。

    据统计,最近5年来,安徽省43个单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经费近40亿元;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42人,位列全国第6位;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91人,位列全国第6位;新启动的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数排全国第4位;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及国家安全重大科学问题的重大项目3个,仅次于北京。

    “我们在政策上开通了人才激励、人才引进、人才职称评定等绿色通道,在医疗、教育、落户上给人才全开绿灯,让创新科技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夏辑说,创新平台加上人才新政策,带来人才的加速流入。

    创新改革补齐短板

    “尽管全省科技创新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安徽科技创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稳居‘第一方阵’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都很大。”安徽省科技厅计划处处长杨晓阳坦言,与北上广以及浙江、江苏等先发省份相比,那些地方的科技创新基础更加扎实,安徽要想追赶,压力越来越大;与中部省份相比,继续保持中部先进位次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研发经费投入不足是明显的短板。此外,科技服务业规模不大、质量不高,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等,也是安徽正面临的严峻现实。”杨晓阳说,安徽科技创新资源分布不平衡,全省高校院所大多集中在合芜蚌地区,这些地区的主要创新指标占了全省60%,其他市的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面对困难和挑战,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唯有创新改革,努力补齐短板。”夏辑告诉记者,安徽通过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已梳理细化出76项创新改革任务。在扩大高校院所创新自主权、创新人才管理、财税政策管理、科技金融创新等领域,已完成50项改革任务,其余正稳步推进。“我们已经通过改革,精简了69%的科技领域权力事项;科技领域行政审批事项仅保留1项。”夏辑说。

    “对科技创新大事要事,省委、省政府是‘一事一议’,在推进合肥国家综合科学中心建设、争创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等方面,都建立了高规格的工作领导小组和推进办公室,出台专门政策,安排专项经费,举全省之力进行推进。”夏辑说,安徽加大力度引进省外创新平台资源,在用地、基建、运行等方面舍得投入。目前已建立清华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北航合肥创新研究院等十余家新型研发机构。“我们鼓励省内外知名企业在这些创新载体上建立实验室,鼓励科技人员在这些创新载体上进行科技成果二次开发或孵化转化。”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