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10日 星期四
这档真人秀,想让理工科大学生“火”起来
本报记者 张盖伦

    校园内外

    近日,《超能理工派》播完最后一期。这是一档“反套路”的真人秀。节目组将一群理工科大学生请到深圳大鹏的别墅里,分成两大阵营进行烧脑任务比拼。

    “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真的是会发光的。”节目制片人黄子津说着,也摆出了迷妹脸。

    节目的初衷,是让理工科大学生“火”起来。他们似乎做到了。截至最后一期,节目全网播放量约4500万。

    理工科标签背后鲜活的年轻人

    参加节目的学生,都是2017年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机甲大师的参赛选手。

    一队来自华南理工大学,他们是去年RoboMaster比赛的冠军队,队名为 “华南虎”;另一队,则是由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高手集结而成的“复仇者”队。

    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冠军队队长卢欢鹏说,他们就把它当成一个科技夏令营——节目组发布任务,他们完成任务,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复仇者队队长、西安交通大学毕业生孟国涛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没有剧本和勾兑,他们唯一知道的,就是第二天几点起床。

    刚住进别墅不久,节目组就为首批12位队员发布了第一个任务:一段噪音。大家的第一反应是面面相觑——“猝不及防。”“好方。”

    原来,得将音频频谱转为txt文档,才会看到隐藏其中的信息。接下来,就是重头戏——队员要用节目组提供的各种道具,制作重重关卡,防止自家的“能量包”被对方窃取。至于机关是什么、怎么破,全由队员自己想办法。

    “他们的有些解题方法真让我们意想不到。”让黄子津印象最深刻的,是复仇者队做了一个小机关:钥匙放在盒子里,盒子上方圆形开口处有一块摆杆来回晃动,只要有人试图将手伸入盒子拿钥匙,就会碰到摆杆,触发警报。

    冠军队队员看到这一套路,直接嗤笑了一声:“幼稚把戏。”他们拿了条绳子,下面挂了块磁铁,直接把钥匙吸了出来——还有这种操作!

    有一期任务是人机大战,冠军队设计的机械手要和人类玩家进行“别踩白块”游戏对阵。屏幕上方会滚落下黑白两色色块,机械手需要识别出黑色色块并点击。

    这对机器的稳定性和反应速度都是一大考验。但调试时,程序一直运行得磕磕绊绊,时好时坏。那天深夜,队员都休息后,冠军队的成斌默默坐在大厅里,抱着台电脑改bug,直到太阳在海平面泛起光来。

    黄子津说,节目里就是理工学生的真实日常。“理工科生”标签的背后,是鲜活的、有各种性格的年轻人。

    让工程师文化流行起来

    节目已经收官,理工科生们的生活也回到正轨。

    孟国涛已经毕业,在大疆当起了工程师。

    在网友的评论里,他被称为胖子队长,看起来总是云淡风轻,又能在几秒内就分配好任务,雷厉风行。

    大家都说节目里的他们是“大神”——代码说写就写,道具说改就改,仿佛万能小叮当,总能化腐朽为神奇。

    节目播出后,也有人找到队员,问技术问题,打听前路方向。孟国涛常被问到的问题是——怎样做,才能变得像你们一样厉害?

    “实践经历匮乏是目前工科本科生的主要短板。”念工科,需要实践,而“点亮”实践技能点的最好方法,就是做项目或者参加比赛。因为,就算在课堂上学到了知识,但实际应用中,可能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有的时候,你做着做着,才会恍然大悟——哦,原来这就是上次老师教的那个知识点!”孟国涛说。

    在孟国涛看来,“工程师精神”是一种理念。“可能说起来比较大,听起来比较假。但我真的希望能通过技术和能力,给世界带来一点小小的改变。”

    卢欢鹏对工程师精神是这样理解的——不投机取巧,扎扎实实,一步一步,把产品打磨好。“就是要有……嗯,工匠精神吧。”他似乎为自己用了个“大词”而觉得不好意思,犹豫了一下,还是觉得这个最准确——工匠精神。

    黄子津坦言,和动辄上亿投资的真人秀比起来,这档节目只能算是一个“票友级别的尝试”。当年筹备节目时,他们的想法很简单——让理工科生的好被更多人看到。

京ICP备06005116